最近汽车圈里,不少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奇瑞,这家向来以技术扎实、埋头干活形象示人的车企,最近却因为一款旗舰车型的改款,引来了不少议论。
事情的主角是星途揽月,作为奇瑞品牌向上的重要棋子,它的2026款车型即将在8月9日正式上市。
按理说,旗舰更新换代,总得拿出点真材实料,让大家眼前一亮才对。
可当改款的细节陆续公布后,许多期待已久的消费者和车迷们却有点坐不住了,网络上的讨论声浪,与其说是期待,不如说带着几分疑惑和惋惜。
大家普遍的感觉是,这次的改款,似乎有点“雷声大,雨点小”,改动幅度之小,让不少人直言,设计师是不是有点太“省事”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款承载着国产品牌冲击高端市场希望的车型,为何会在一次常规的年度改款中,引发这样的争议?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次改款最显眼的变化在哪里。
根据目前工信部申报的信息和官方透露的图片,2026款星途揽月在外观上最大的动作,是调整了尾灯的布局,将原本位于较高位置的贯穿式尾灯整体向下移动了。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设计能够优化后备箱的开口大小和便利性,让用户在装载大件行李时更加方便。
这个出发点听起来是好的,毕竟是为用户考虑。
但问题在于,这个改动真的切中了用户最关心的痛点吗?
只要是稍微了解过现款星途揽月的人,或者亲自去4S店体验过的朋友,心里都有一杆秤。
这款车在空间上最常被提及的,并非后备箱开口,而是那个实用性备受考验的第三排座椅。
不少身高超过一米七的成年人坐进去,都会感觉腿部空间局促,坐垫的高度偏低,长时间乘坐的舒适性确实有待提升,甚至被一些车主戏称为“应急小板凳”。
这才是许多家庭用户真正希望在改款中看到实质性优化的地方。
相比之下,挪动一下尾灯位置,虽然也算是一种改进,但给人的感觉更像是隔靴搔痒,没有真正触及到核心需求。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向厂家反馈手机续航不行,结果厂家给你换了个更漂亮的手机壳,虽然也有变化,但总觉得劲儿没使对地方。
如果说外观上的小修小补还只是“面子”工程,那么在核心技术配置上的“原地踏步”,则更让人感到不解。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都毫不为过,技术迭代的速度快得惊人。
各家车企都在拼命地往前跑,生怕稍有松懈就被对手甩在身后。
我们不妨横向对比一下。
同样是进行年度改款,长安UNI-K就把自己的车机芯片从高通820A升级到了性能更强劲的8155芯片。
这两个芯片的差别,对于日常使用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就好比把一部反应有些卡顿的旧手机,换成了一款流畅顺滑的最新旗舰机,无论是地图导航的加载速度,还是语音助手的响应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越。
反观星途揽月,不仅没有跟上主流的8155芯片步伐,就连那块颇具亮点的副驾驶娱乐屏,尺寸规格也依然维持在两年前的水平,这在屏幕越来越大、芯片越来越强的当下,确实显得有些保守了。
再比如舒适性配置,隔壁的吉利银河L7,作为一款价格区间更低的车型,都已经大方地将前排座椅通风、加热等舒适功能列为了标准配置,让消费者在炎炎夏日或寒冷冬季都能获得更好的驾乘体验。
而星途揽月,虽然在配置上没有做减法,已经算是守住了底线,但在竞争对手纷纷做加法的大环境下,不进则退的道理同样适用。
要知道,揽月近20万元的起步价,在国产同级别车型中并不算低,消费者自然会用更高的标准来审视它的产品力,期待它能带来与价格相匹配的,甚至是超越期待的配置与技术。
而最让广大车迷感到“着急”的,恐怕还是动力系统。
平心而论,奇瑞自主研发的这台2.0T发动机,账面数据非常亮眼,261马力的功率和400牛·米的扭矩,在同级别国产发动机中绝对是第一梯队的水准,动力储备充足,开起来也确实很有劲。
然而,时代变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
放眼望去,现在国内20万以上的中大型SUV市场,如果没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或者增程式动力系统供消费者选择,几乎就等于自动放弃了一大块市场蛋糕。
比亚迪的唐DM-i凭借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平顺的驾驶体验,早已成为这个级别的标杆,并且其混动技术已经升级到了第五代。
反观奇瑞,并非没有自己的混动技术。
那套备受好评的鲲鹏超能混动C-DM系统,已经在旗下的星途瑶光、捷途旅行者等多款车型上搭载,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可偏偏在星途揽月这款最重要的旗舰车型上,迟迟不见混动版本的身影。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奇瑞有先进的混动技术,但就是不给自己的“大当家”用上。
这种策略让很多人看不懂,也难怪有网友会调侃这是“燃油车最后的倔强”。
可这份倔强在市场现实面前,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当竞争对手们用电能巧妙地解决了城市拥堵路况下的高油耗和顿挫感时,揽月依然在依靠纯粹的内燃机去应对所有工况,这在追求高效与环保的今天,无疑是一种战略上的滞后。
最后再看看智能化座舱体验,这已经是当下年轻人购车时非常看重的一环。
星途揽月车内那块15.6英寸的大屏幕,尺寸上足够震撼,但背后支撑它运行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算力,似乎并没有跟上屏幕尺寸的增长。
一些车主反映,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和反应速度,与主流的新势力品牌相比还有差距,语音助手虽然能执行一些基本指令,但在智能化和人性化交互方面,还远不够“聪明”。
比如,当你对新势力车型的语音助手说“我有点热”,它可能会主动询问你是否需要调低温度、打开座椅通风,甚至推荐一首清凉的音乐。
这种主动式、场景化的交互,才是智能化的真正体现。
更不用说,像车载KTV、露营对外放电、手机APP远程控制车辆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功能,在揽月的配置单上也相对匮乏。
归根结底,如今的汽车改款,早已不是简单换个保险杠、改个灯组就能交差的时代了。
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挑剔。
他们期待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升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优化。
广汽传祺在改款GS8之前,曾在车主论坛里广泛收集了数千条用户的真实建议,大到动力匹配,小到车内一个按键的布局,都认真听取并加以改进,这种“与用户共创”的模式,赢得了市场的一片赞誉。
或许,这才是星途揽月以及更多传统车企在未来需要认真思考和学习的方向。
真正地俯下身子,去倾听用户的声音,把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用户最关心、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洪流中,站稳脚跟,赢得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