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穿越”铭牌乌龙,删图引争议,维权投诉持续发酵

你觉没觉得,汽车圈这几年越来越像综艺节目了,今天戏码还是“科技遥遥领先”,明天就能变成“时光穿越”大片,剧情反转比爽剧还激烈,真是谁也别小瞧自家的瓜田

问界M8“穿越”铭牌乌龙,删图引争议,维权投诉持续发酵-有驾

说真的,谁能想到今年夏天的问界M8能整出个“8月买到9月生产”的大活呢?

一位叫“懂车老王”的汽车博主,刚冒头就丢下个炸雷:8月20号大晴天,他在微博晒了款2025款M8配置清单,好家伙,车门B柱铭牌白纸黑字写的“2025年9月制造”

这打谁的脸呢?

眼看离9月还有十天,难不成车企从哆啦A梦那借了时光机?

网友看了集体开启吐槽模式:“这车有超能力,是不是可以直接上未来牌照了”“名副其实的未来科技”,网络段子满天飞,光评论区比车展还热闹

按理,这种新闻一出,无非就是厂家跳出来官方致歉一波,大事化小

但没想到,特效反转还在后头

刚刷爆没几个小时,就有手快眼尖的网友发现:铭牌那张关键图片忽然在汽车之家和各大平台统统删得干干净净

你想点进去溜溜,都只剩一句冰冷提示“图片已过期或被删除”,好家伙,这姿势跟深夜刷朋友圈删前任合照一个套路

普通人可能觉得删个图没啥,但对于吃瓜群体来说,这就叫——此地无银三百两

大家忍不住追问,真没问题你解释解释呗,为啥连照片都不敢摆出来?

有网友直接发问:“不是误会怎么不说明白,越遮掩越像没底气”

与此同时,赛力斯的官方账号、微博、公号齐刷刷装起了“失聪”,别说公关声明了,连发条置顶都懒得做,就快上市的大日子,明明本该全员狂欢,结果倒像全公司集体断网避风头,场面一度诡异到让人后背发凉

问界M8“穿越”铭牌乌龙,删图引争议,维权投诉持续发酵-有驾

其实,问界M8的乌龙可不是“初犯”

几个月前,车主们才刚跟“假电池门”死磕过——商家宣传用的是“宁德时代三元锂”,结果合格证上赫然写着成本低三成的“磷酸铁锂”

官方急忙喊冤“印错啦”云云,可去车管所一查,工作人员都说碰到这种错误堪比中彩票:十年一遇,简直迷惑行为大赏

哪怕答应换证、补偿,老车主还是忧心忡忡,二手残值一降再降,气得群里吐槽一句赛力斯:你们这边品控墙,怎么和泡沫一样,说塌就塌

随着8月底“穿越门”爆开,更多bug逐一浮出水面:有网友发现,官网默默把“现车”字样改成了“展车”,汽车之家的状态也从“接受预订”悄悄变成了“即将上市”——场景堪比魔术师换幕布,灵活得很

有人秒懂这操作是啥意思:不是危机公关,而是公然玩信任游戏呗

别忘了,这可不是十几万的小代步车,问界M8指导价拉到接近五十万,连最起码的生产信息都搞神秘兮兮,消费者心里那口气能顺吗?

问界M8“穿越”铭牌乌龙,删图引争议,维权投诉持续发酵-有驾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打个问号了:铭牌而已,多大点事儿,至于全网围观吗?

别急,玩车的都懂,铭牌不是贴纸那么简单

它就是这辆车的身份证——生产时间、VIN码、甚至能决定你以后保险、年审、挂牌甚至残值的关键凭证

国家出台了GB/T 18411-2018,规定明明白白,铭牌内容只认“真实制造时间”,总装后合格才能贴,撕了这条“铁律”,你那车后续所有流程都等着被卡脖子

关键是,这玩意按理说牢固得很,贴错不是写错作业那么简单,更像银行柜台数错钱

别看官方出来说“试装车不严谨”“系统问题”,但按照法律流程,流入市场的车必须重新验合,根本没这个模糊地带

有律师很严肃地点评过:这不是抖机灵小失误,而是妥妥的法律红线问题

不光产品质量法有明确条目说不得捏造篡改核心信息,虚假生产日期可能还涉及“退一赔三”“巨额罚款”等案例

有人调侃“这玩意要是让法务知道,得直接上热搜”

回头看,问界前几个月出过电池标注的“乌龙”,同样被归结为“印错”

而巧就巧在,每次出错都精准戳到消费者“最肉疼的地方”:一个关乎动力核心,一个关乎车辆身份

厂家的解释,不外乎“笔误”“排版”,温柔得让人想抱头大喊:你们到底有没有内部追查过,谁给的胆子一错再错?

简单数数,下一步要怀疑的是,你们是不是把品控当做PPT来的,出错就是换个模板?

现实的数据更加扎心,问界M8在投诉平台的“投诉销量比”以万分之5.3高居不下,已经远高于行业平均线

光是今年涉及的维权就有“赠品兑现难”“定金不予退还”“合同模糊”等各种花式猫腻,从生产、库存到销售,每一环都绕不开“合规零容忍”这个词

法律专家的观点干脆:“连续多次在核心信息出错而无法自圆其说的企业,涉嫌欺诈,早点整改还来得及”

这些年头,谁家还没点bug,关键是你敢不敢光明磊落面对,还是一出事就先把“删图”安排妥当

问界M8“穿越”铭牌乌龙,删图引争议,维权投诉持续发酵-有驾

说穿了,一旦合规变成应付检查的面子工程,品牌信用大厦比续航还短

你说车上铭牌不过一小块金属,但它是消费者跟品牌之间最后的那道防线

一旦“穿越”成真,大家只能心惊肉跳:这行还有多少底线是在慢慢走偏?

眼看问界M8一边靠华为这面金字招牌加持“智能”“高端”,一边在品控上给大家上“草台班子”的现身说法,这种反差要不是亲历,谁信啊

别忘了,问界最早定位就是“赛力斯+华为双引擎”,从设计、硬件到智驾系统都天天吹“黑科技”,上市直接收割4万多大定可不是吹的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平台上记录的投诉具体到“悬挂系统异常”“顶棚绒布失控”“灯具进水”等一箩筐,还有人反映智驾摄像头动不动起雾,客服一句“自己擦玻璃”就把问题打发,弄得人直呼“宣传和售后两重天”

难怪有车主变身段子手:“别人听见问界以为是智能语音助手,我这边一开就响异响奏鸣曲”

数着数着,问界M8用户评分也只有2.6分,投诉回复率看着有90%,但仔细一琢磨,全是“请等待厂家核实”的客套回复,实际能解决个三两

你买个快五十万的车,结果体验和二十年前“小水滴”差不多,这让“华为技术背书”这四个大字脸往哪搁?

比赛还没结束,这边新势力车企为了销量,逻辑卷得飞起——一边猛灌订单数据猛搞“上市即交付”,一边后台紧赶慢赶,品控流程像高速拼图一样甩锅

有的厂家已经学会了贴“未来铭牌”,有的偷偷让门店改宣传词,反正目的就是让库存数字好看,为了KPI省质检环,风险推送给买家

你说这抢跑有啥好处?

顶多就是抢到第一波韭菜,换来的是投诉量飙升,维权平台炸锅,供应链管控烂到四五供应商同月供同款件这种魔幻现象都能发生

问界M8“穿越”铭牌乌龙,删图引争议,维权投诉持续发酵-有驾

广义上讲,这风气“快就是好”“抢先发货”风行,直接推高整个行业的风险阈值

公开数据显示,新能源投诉量年年翻番,问界M8也是榜上有名,大家嘴里喊“智能时代”,内部腿都站不直

消费者也不是吃素的,这两年为了自保,群众智慧也进化成了“防坑三件套”

第一个,学会一上来就查铭牌,仔仔细细看VIN码和日期,只要发现时间对不上,立马拍照留证,谁敢再耍花活?

第二步,对玻璃和轮胎的生产编码认真抠细节,要是发现比如玻璃日期比整车早了半年,就要小心“库存车换件”的套路

第三步,电池铭牌和实际参数要一一核对,测量温度、电量、品牌全核查,还要跟购车合同对上号,多一手证据临时用得着

这些看似麻烦的小动作,背后其实是行业信任度逼着消费者升级自检,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汽车可不是快递,说翻车就翻车

等到哪天厂家们又冒出个“系统升级失误”,消费者得靠微信群、论坛、还有自己的一双火眼金睛兜底,才能不至于栽得太惨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还会为“准时交付”的营销话术自愿买单吗?

提车一场下来,闹得全家人比中考还紧张,结果进了4S店被甩锅、投诉三天无人回,谁还愿意为无故的品控浮躁买单?

说到底,只有问题不再靠“删图公关”搞定,厂家敢跟用户把问题说明白,这个行业的信用墙才不至于成为下一场“时光穿越”的背景道具

大家怎么看?你有没有遇到什么离谱提车糟心事,或者识破过哪些猫腻,欢迎评论区现身说法——让厂商们多听听我们的真心话,兴许才真有可能改一改这惯坏了的套路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