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事儿,你说,让人不瞎琢磨怎么可能?260亿的负债,40万车主成了“弃子”,70多家资本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围着这家车企转,表面看是生意,但最后兜底的总归是普通老百姓。看热闹的都有点眼花了,但有几个真琢磨透的?现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咱得冷静着来捋一捋。
咱先扪心自问,这场爆雷出来,最惨的是谁?钱亏了的资本会心疼,但亏钱那也是人家自愿下的注,车主才是真正的被晾到一边,说骗也不为过。你说你买车的时候,厂家一个劲儿承诺终身免费流量,一到真撑不下去了,立马就对不起,自个儿掏钱吧,一月还不到六块五。说多了都觉得别扭,这不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事儿吗?说到底,什么叫契约精神?都指着嘴巴上说一句,碰到事就改口了,信誉二字往哪放?没有信誉,谁还信这个品牌?谁还敢买“国产新势力”销量榜单里的下一个网红?
这场闹剧演得太生猛,粗算一下,一边有260多亿的窟窿,一边是资本在里面抢资质、抢工厂、抢品牌,但谁能想过,40多万用户的电车,变成了大号“电子垃圾”?本来就指着“新势力”省点维修钱,结果,全国4S门店不是跑路就是关张,配件都得去闲鱼黑市找二手的拆车货。想想都特魔幻,谁还敢买这种品牌?买台十几万的电车,操的心比开大众奔驰还多,那图个啥?这不是“买了个教训“吗?
另外一层,得说说为什么落到这地步。有人觉得是竞争太激烈,行业洗牌加剧。没错,但咱不能光怪这市场。哪吒汽车自己非得玩高低端通吃,样样都想要,最后什么都没站住。你看高端花钱“上新”S系列,技术能烧小十亿,低端一堆品类薄利多销。车是卖了几十万台,结果钱没剩多少,全砸研发、全靠融资续命。到最后一环,就拼脸皮,结果IPO没过,资本断粮,资金链一下崩了。说心里话,大跃进路线,赌的不是运气,是命。
再深想一步,咱得往上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多“赌徒”敢下注?地方政府在里头起得是什么作用?桐乡、南宁几百亩地、几十亿资金一把砸下,就为了造个车产业链,幻想着本地经济腾飞。结果呢?现在供应链全搭在一个“摇摇欲坠”的牌子上,哪吒塌了,本地上下游企业全跟着断粮。你救还是不救?哪边都不是人。最后变成国资买单背锅,老百姓兜底,这模式还能再玩下去吗?地方主政者的KPI游戏,什么教训能看明白?
这里头有更滑稽的地方。车厂都塌了,工人欠薪、供应商断账,但投资人还是打鸡血似地冲上去抢资质、抢工厂,为啥?大家都明白,只要造车资质在,那就是“稀缺门票”,哪怕拆开卖出去——一套生产线、一块工厂地皮、一个海外渠道统统都有价有市。产业资本要整合,金融资本要套利,没人真在意品牌能不能活、车主咋办。真正被抛下的,都是普通用户。资本这碗局,很难不让人心寒。这个局里,你说产业资本和财务资本博弈,谁才是“白衣骑士”?说到底,“白衣骑士”都是来分肉的,真指望谁来救命,未免太天真。
别觉得这事只会落在哪吒头上。你看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实打实在加速。去年全国挂牌的品牌还一百多个,现在剩不到三十家。甭管谁家的车,真碰到公司暴雷,自家维权能有多大胜率?年年喊智能网联,啥都上云,智能车功能都靠后台。网络一断,车子一半功能成废铁,钥匙进出都成大难题。这不是科技进步,这是把普通人拴死在厂家的服务器上。厂子好,大家拍拍手。厂子倒,流量、配件、保养全砸手里。换句话说,把命门交给一家资金链脆弱、谈不上责任感的公司,咱买车那一刻,风险就埋下了。
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资本和产业里的“乌托邦与贪婪”唱双簧。为了追科技风口,搞一波融资赚声量,做几年就准备上市割一轮,谁在乎能不能可持续?全行业都想当那个“黑马”,你降我也降,卖车卖芯片还得“白送服务”,最后都指望融资续命。真拼起来,谁烧钱快,谁熬得住,谁就活下来,剩下的听天由命。
想深一点,行业可持续到底重要不重要?必须重要。市场要发展,得靠健康企业靠长远的产品。谁都想当赢家,但没人想当牺牲品。眼下,咱既不是“风口的猪”,也不写“投资旧事”,我是觉得,得给买卖都清醒一把:未来买纯新势力的车,咱除了看参数、看价格,更得考察背后公司的资金稳不稳定、承诺能不能兑现。厂商真要上心售后,证明自己的责任感,这才是长久立足的关键。
回头再看看这事儿,谁能成为哪吒汽车的“白衣骑士”?答案其实是:没人会心疼普通用户,只有你自己才最心疼自己的钱包。资本救场的终极目标是套利,不是情怀。地方政府的赌注只要没收回本钱,难道真会再瞎投钱兜底?“白衣骑士”不是救世主,是来找下一个项目盘活。再看着那些熬不过去的国产车企、嗷嗷叫的维权业主,这份“新势力制造业的梦想”,究竟谁在圆梦?谁都不会傻到再相信资本许的甜头,但谁也不想让这事变成全行业最好不学的“活教材”。
听起来有些悲观?老百姓得长个心眼了,“高科技新势力”买回来到底能用几年?能不能不怕厂家倒?别看今天风风火火的网红品牌,明天说塌就塌,你的维权诉求在巨头眼里连个响都不是。前车之鉴还不够多?蔚来的流量断了、威马玩互联维权、哪吒倒闭要自己拆零件,这些事还少吗?
再归根结底,这轮淘汰赛它没结束。还有多少中小品牌在生死边缘徘徊?多少家地方政府还要继续烧钱「搏个未来」?多少资本还在找下一个“造车梦”?可你得明白,没人能替普通客户站台,做选择得睁大眼睛。遇到一家企业画饼,一定先问它凭什么保你未来十年?企业夸口容易,“诚信”才难。今天哪吒的坍塌,是对盲目膨胀、资本狂欢、责任荒漠的最真实警告。
扪心自问,如果咱们都只看便宜、好看、参数吹得响,最终买单的还是自己。你手里的那台车,究竟是交通工具,还是金融产品、科技实验品?权衡再三,别让自己成了资本乐园里的“最后傻瓜”。
风口吹过,能不能剩下点靠谱的公司,这才是所有人要关心的大事。不是哪个倒了、哪个还在活着,而是这个行业能不能留住对用户的基本尊重和信任——它值钱,信我。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