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肉搏难分胜负,靠蛮力不如靠头脑,取胜关键在智慧

最近的汽车市场,真是热闹非凡。

特别是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已经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

要说最近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理想和蔚来这两家头部企业了。

贴身肉搏难分胜负,靠蛮力不如靠头脑,取胜关键在智慧-有驾

就在不久前,为了各自新发布的一款家用SUV,两家公司的高管们竟然在网络上公开地你来我往,言辞激烈,几乎是把商业竞争摆到了台面上,让所有人都来围观。

这事儿一出,很多人都觉得挺奇怪的,都是国内顶尖的造车新势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怎么就为了两款车闹得这么不可开交呢?

这背后到底是单纯的营销手段,还是说,这场争论反映出了两家企业更深层次的压力和考量?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好好聊一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事情的导火索,是两款定位非常接近的新车。

7月底,理想汽车先发布了他们的理想i8,这是一款纯电动的六座SUV,主打的就是家庭使用场景,起步价定在了三十二万多。

理想汽车在家庭用车市场的口碑一直不错,所以这款车一出来,关注度就很高。

可谁也没想到,仅仅两天之后,蔚来汽车旗下的新品牌乐道,也推出了一款车,叫乐道L90。

巧了,这也是一款六座的纯电SUV,目标客户也是家庭用户。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它的起步价只要二十六万多,比理想i8一下子便宜了将近六万块钱。

这一下,市场就炸开锅了。

同样是给家庭用的大空间纯电SUV,价格差距这么大,消费者肯定会拿来反复比较。

蔚来这一手,明显是冲着理想来的,可以说是精准打击。

更有意思的是,面对乐道L90的低价入市,理想汽车的反应非常迅速。

在乐道L90上市才五天后,那款刚刚发布还不到一个星期的理想i8,就紧急调整了销售策略。

原来分了好几个配置的版本,现在统一成了一个版本,价格定在了三十三万九千八。

这个调整,实际上就是取消了原来的低配版,同时把中高配的价格往下调了一些。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被乐道L90的定价给逼得不得不做出的应对,说明理想确实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贴身肉搏难分胜负,靠蛮力不如靠头脑,取胜关键在智慧-有驾

如果说价格上的针锋相对还只是商业竞争的常规操作,那么接下来双方高管在社交媒体上的公开交锋,就让这件事彻底“出圈”了。

先是理想汽车的一位副总裁,在网上发了一张截图,内容像是一个用户在评价,说理想i8开起来晃晃悠悠的,跟坐船一样,完全没有蔚来的L90稳当。

这位高管直接就开火了,说理想i8当时根本就没让普通用户试驾,这明显是有人在有组织地抹黑。

这话一说,蔚来那边当然不能忍。

蔚来的一位高级副总裁,同时也是乐道品牌的负责人,立马就转发了这条信息,并且强硬地回应说,建议直接报警。

这意思很清楚:你别光在网上说,有证据就走法律程序,没证据就是凭空污蔑。

第二天,这位蔚来高管还继续发声,说这件事的源头不是他们,并且要求理想的高管向蔚来和乐道的用户道歉。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几天后,这位蔚来高管又发了一张聊天记录,这次矛头指向了理想的销售人员,截图内容显示,疑似有理想的销售在劝说已经订了乐道L90的客户退订,转而购买理想i8。

面对这样的指控,理想方面也立刻进行了反击。

理想的产品负责人也晒出了一张截图,内容是一个疑似专门组织网络水军的兼职群,里面的任务就是去收集理想汽车的各种负面信息,然后在网上进行恶意评论。

最后,连理想的创始人李想本人都亲自出来发声,说理想从之前的车型到现在的i8,每次发布新产品都会遇到大量的负面舆论,并暗示这背后有其他汽车品牌在操控。

蔚来方面则坚决否认,他们的公关负责人也发文回应,说有人在把祸水往蔚来身上引,希望理想的用户不要上当,并且再次强调,希望理想公司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这一来一回,双方你指责我搞水军,我指责你撬客户,互相亮出“证据”,让围观的群众看得是眼花缭乱。

那么,为什么两家公司会如此沉不住气,非要用这种近乎“贴身肉搏”的方式来竞争呢?

其实,只要我们看看这两款新车对于两家公司的重要性,就能理解他们为何如此焦虑了。

对于理想汽车来说,他们过去一直是靠增程式电动车打下的江山,销量非常好,但产品线比较单一。

他们的第一款纯电动车MEGA,因为一些原因,市场表现并不理想,所以这次的理想i8,可以说是他们必须打赢的一场翻身仗。

i8卖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理想汽车能不能在纯电领域站稳脚跟,开辟出除了增程之外的第二条成功路线。

贴身肉搏难分胜负,靠蛮力不如靠头脑,取胜关键在智慧-有驾

这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而对于蔚来汽车来说,情况同样严峻。

蔚来一直走的是高端路线,品牌形象和用户服务都做得很好,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怎么实现盈利是他们最大的难题。

乐道这个子品牌,以及L90这款车,就是蔚来为了打开中端市场、实现大规模销量的关键一步。

蔚来给自己定下了今年要实现盈利、销量翻番的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乐道L90能卖出多少。

所以,L90对于蔚来来说,不仅仅是一款新车,更是关系到公司财务健康和未来发展的“希望之星”。

这么一看就很清楚了,这两款车背后,承载的是两家公司各自的战略目标和生存压力。

一个是“纯电领域的正名之战”,一个是“扭亏为盈的生死之战”,谁都输不起,自然也就谁也不肯让步。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竞争激烈,但把精力都花在打“口水仗”上,真的可取吗?

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看,中国的家庭用大型SUV市场,其实还是一片非常广阔的蓝海。

有数据显示,今年这类车型的市场销量增长了超过百分之五十,而且新能源车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这说明市场的需求非常旺盛,蛋糕足够大。

而且,盯着这块蛋糕的也不止理想和蔚来,像特斯拉也已经宣布要推出类似的大六座SUV。

可以预见,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是车的质量、安全性、续航能力、乘坐舒适度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企业之间的互相指责和攻击,虽然在短期内能吸引很多关注,但这些靠争议换来的流量,最终能有多少转化为真实的销量,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当人们的注意力都被这些真真假假的“黑料”和公关战所占据时,对于车辆本身核心竞争力的讨论反而被忽略了。

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品牌形象是一种伤害,也无益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毕竟,市场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光靠在网上“贴身肉搏”,谁也占不到真正的便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