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硬派越野市场变了。
前两年还老说越野三大件必备,车友圈里普拉多霸榜,坦克300耀眼,可今年一翻销量榜,我都懵了。坦克300跌出前十,豹5挤进个第五,这转变太快了。你信吗?我刚听销售小王说:坦克300现在就像老字号,情怀够了,销量赶不上新鲜感了。
坦克500新能源拿下冠军,月销超过5850辆,比起同价位普拉多那1000出头的成绩,直接甩开几条街。为什么?我猜一部分是新能源牌照优势,少说还能省好几万购置税和年检费用。坦克500新能源起步售价在30万左右,和普拉多差不多价位,但在城市用户里竞争力更强(这段先按下不表)。记得我问过一线研发大哥,他说新能源硬派越野是把传统研发当曲棍球打——得斜线时机,充电网络和续航就是他们的球杆。
北京越野BJ40增程版卖得也不错,近4000辆,虽然比上个月少了点,我估摸是市场先饱和,用户开始观望续航表现和价格波动了。其实BJ40这车我自个儿也开过,底盘调校和悬挂回馈很硬派,尤其越野姿态挺道地。但谈到日常舒适,得打折扣,特别上下班堵车的那会儿,真想转成巡航模式。
说到豹5,曾经硬派市场最大的惊喜。但涨价后长续航版本直接导致客户往坦克400混动跑,我和一位修理工聊天,他揶揄:买车像选小情人,价钱合适又实用的才是正经人爱。坦克400混动对比起豹5而言,燃油经济和续航兼具,成了双面刃。
有趣的是,坦克300和坦克300新能源单独看都还行,但把销量合计算一下,冠军地位早就在悄悄易主。这不就像在供应链博弈里分兵作战吗?一线供应链经理跟我解释,新能源和传统燃油的配件不同,整车组装线还得两套系统运转,效率有差异,算加分还是减分得看具体配置和客户接受度。坦克300单打独斗有点累。
我还翻了笔记,发现普拉多依然不差,10月破千辆虽然没啥高光,但在一定圈层里依然坚挺。有人说普拉多就是可靠代名词,我有同感,但说句大实话,买普拉多的,多数是老客户或对国产没有信心的死忠派。市场占比小真是事实,毕竟同价位的坦克和北京越野性价比更抓人——毕竟都是眼馋同胞。
这几天我和车队朋友闲扯,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不少城市婚庆市场坦克系列逐渐取代了陆巡和霸道成主流。这不是简单换车那么简单,是消费认知升级和年轻化的结果。一位朋友说:以前花三四十万买一台霸道很爽,现在都买新能源硬派了,环保又有面儿。这话虽带点感情用事,但反映了市场小趋势。
我们别忘记豹8,这车去年刚上市时挺有声势,但最近销量跌破千辆,这让我质疑它的市场定位和推广策略。朋友小李提了个醒:豹8可能是太硬派了点,家庭用户不买账。硬派越野不是简单贴个标签这么容易搞定的。它得兼顾操控、舒适和社交属性。豹8似乎在平衡上没做好。
还有个冷门问题,坦克500汽油版销量下滑严重,这到底是啥情况?网上那些爱大排量的声音真是忽悠?我仔细想了想,可能是城市限行和油耗担忧导致购买力被新能源版本吸走。你说,这几年动不动就上蹿下跳,谁敢轻易多烧油?加上很多城市新能源优惠力度大,不买新能源车不划算。
顺带一提,红旗国耀销量只有个位数?我网络上看到不少国企老总专用调侃,我猜这车确实更多是官场交际工具,市场表现真的是…呵呵,反差挺大的。销售那头和我抱怨说:这车卖不动,做面子工程多过实用价值。听着挺麻烦。
说点轻松的:买硬派越野车的,除了看数据,我觉得还得看这车修起来麻不麻烦,配件贵不贵。之前问过修理工,一套坦克500的底盘件,比某些合资硬派越野便宜至少30%(估算)。保养起来经济些,才支撑用户后续口碑。
不过这么说前面,我得打个补丁:我之前一直觉得合资车死路一条,有点断定过头了。现在看来,尽管国产车火爆,经典日系硬派还有它忠实粉丝群体,不是说马上消失。只不过这个市场被国产品牌搅活了,格局细分越来越丰富,而不是单线倒下。
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多国产硬派越野品牌竞争,下一步谁会率先降价打破这个尴尬平衡?还是说,更多消费者愿意为新能源买单,不管品牌?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在一次线下车友聚会上,不少坦克车主自发组成车队,一起穿越野外,氛围相当浓。这种归属感,也许是销量背后更打动人心的东西。
到底有没有一款真正全能的国产硬派SUV,既有越野实力,又跑城市高效,价格又公道?还是说,这个市场注定是多品牌多细分的乱斗局面?
你怎么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