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比亚迪宣布汉长续航版正式上市,DM-i插电混动版起售价15.98万元,EV纯电版起售价17.38万元。这一价格瞬间在汽车圈掀起波澜——一款中大型新能源轿车,首次将705公里纯电续航、百公里电耗10.6度、智能冷暖冰箱、云辇-C智能悬架等配置,带入了16万元价位。
这不是简单的降价促销,而是一次系统性的价值重构。消费者发现,花过去买一辆紧凑型燃油车的钱,如今能拥有一台满载前沿技术的中大型豪华轿车。更关键的是,这些配置并非“期货”,而是上市即享。
比亚迪的底气,来自其独特的垂直整合模式。从刀片电池到IGBT芯片,从八合一电驱系统到DiLink智能座舱,比亚迪几乎掌控了新能源汽车所有核心技术。这种“从矿到车”的全产业链布局,使其能有效控制成本,避免被外部供应链“卡脖子”。当其他车企还在为电池价格波动焦虑时,比亚迪已通过规模化生产将单位成本压至行业最低。
第五代DM技术的搭载,让汉DM-i版实现245公里纯电续航,亏电油耗低至3.44升,满油满电综合续航突破1560公里。这意味着,大多数城市用户一周通勤无需加油,长途出行也无里程焦虑。而EV版则提供635公里和705公里两种续航选择,配合800V高压平台,充电效率大幅提升。
在智能化方面,比亚迪同样不吝投入。全系标配“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高配车型搭载激光雷达与英伟达Orin X芯片,算力达254TOPS,支持城市领航和自动泊车。更令人意外的是,比亚迪承诺对泊车辅助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全面兜底——这不仅是技术自信,更是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负责。
横向对比市场,这一价格极具杀伤力。特斯拉Model 3后驱版售价约23.6万元,续航606公里;小鹏P7i起价21万元,小米SU7标准版21.59万元起。而15.98万元的比亚迪汉,不仅价格低出近6万元,还在续航、能耗、舒适配置上实现全面超越。即便是14.99万元起的深蓝SL03,其515公里续航和基础辅助驾驶也难以与之抗衡。
消费者用行动投出信任票。上市首日,多地经销商门店进店量翻倍,试驾预约排至两周后。有原本计划购买凯美瑞的用户直言:“同价位下,汉的配置和使用成本完全碾压,燃油车的优势已经看不到了。”老车主也普遍认可,比亚迪通过OTA持续优化车辆性能,真正践行了“技术普惠”。
这场定价背后,是比亚迪对市场格局的深远布局。汉家族累计销量已超百万辆,成为中国品牌冲击中高端市场的标杆。如今以15.98万元起售,实则是将“高配下放”常态化,推动新能源技术从“少数人享受”走向“大众化普及”。合资燃油B级车曾赖以自傲的空间、舒适与品牌优势,正在被电动化、智能化和低成本使用体验逐一瓦解。
业内虽无权威机构发布量化预测,但趋势已清晰可见:当30万元级别的技术配置,能以16万元落地,传统汽车的价值体系便面临重构。未来竞争的核心,不再是堆砌参数,而是谁能以更低成本、更可靠体验,将先进技术带给最广泛的用户。
比亚迪的这一招,看似是价格战,实则是用技术与规模构筑护城河。它不急于抢占 headlines,而是悄然改变游戏规则。当“高配低价”成为新常态,整个行业都将被推向一个更高效、更普惠的未来。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真正的赢家,或许正是这场无声革命本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