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聊宝马和奔驰谁更好?
这个问题,就跟问豆花应该是咸的还是甜的一样,属于宗教战争。你以为大家在讨论产品力?错了,大家在捍卫自己的信仰,在进行一种身份确认的神秘仪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工业产品对比,这是玄学,是道统之争。
宝马和奔驰,本质上就是两种不同的修仙法门,一个主打体修,一个主打法修,你非要问哪个能飞升,这就很没意思了。
体修派的宝马,讲究的是“人车合一”,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翻译过来就是:让你自己累个半死。它的转向手感,底盘反馈,动力响应,所有的一切都在逼着你集中注意力,去感受,去操作。开宝马,尤其是什么3系,你不是司机,你是个驾驶员,是个正在执行任务的工具人。它爽不爽?爽。但这种爽,是一种肌肉记忆的爽,是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掌控感错觉。就像健身房里撸铁,过程很痛苦,但发个朋友圈就感觉自己是彭于晏。宝马的用户,买的不是车,买的是一种“我还年轻,我还能燥”的心理安慰剂。
然后是法修派的奔驰。奔驰从不跟你谈操控,谈这个就掉价了。奔驰跟你谈什么?谈“气场”,谈“排面”,谈“人生赢家专用座驾”。它的逻辑是,都混到开大奔的份上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开车?它的底盘软得像块移动的棉花糖,隔音好得让你以为世界末日都与你无关。坐进奔驰,尤其是后排,你瞬间就从一个打工人,飞升成了指点江山的“X总”。那64色氛围灯一开,与其说是内饰,不如说是一个移动的KTV包厢,还是带VIP服务的那种。奔驰的那个MBUX大连屏,你说它是车机?不不不,那是个电子佛龛,供奉的是叫“面子”的神。奔驰的用户,买的也不是车,他们买的是一个能随时随地证明“我过得很好”的移动社交名片。
所以你看,这俩货从根上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一个让你觉得自己是车神,一个让你觉得自己是人上人。这两种幻觉,都很值钱。
但问题来了,时代变了。
如果说十年前,BBA的世界还是一个体面的、讲规矩的存量市场,大家你好我好一起割韭菜。那么现在,就是一场掀桌子式的黑暗森林闪电战。国产新势力这帮哥们,它们不讲武德,它们直接往餐厅里扔炸弹。
当理想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塞进车里,还卖你三十多万的时候,奔驰的“豪华”就成了一个笑话。当小米把800V、激光雷达、智能驾驶干到二十多万的时候,宝马的“操控”就显得那么苍白。讲真,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特斯拉,现在天天琢磨电车的中年人,我看BBA的年度改款,感觉就像在看两个八旗子弟研究怎么把鸟笼子做得更精致。大哥,外面都洋枪洋炮了,你还在纠结你那雕花呢?
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里?不在斯图加特,也不在慕尼黑,在中国山东的老头乐里。只要老大爷的走位够风骚,任何L4级的自动驾驶都得当场宕机,直接喊爹。这就是现实,混乱的、不讲道理的、充满草台班子气息的现实,才是技术的终极试炼场。BBA那套在德国不限速高速上跑出来的所谓技术积累,在晚高峰的五道口,可能还不如一个外卖小哥的预判来得实在。
烦死了!真的烦死了!你以为你在选车,其实是在选一种被定义好的人设。
选宝马,意味着你认同“年轻”、“激情”、“运动”这些标签,哪怕你已经地中海了,开上3系就仿佛回到了18岁。选奔驰,意味着你向往“稳重”、“成功”、“商务”,哪怕你下车就要去挤地铁,但坐在C级里等红灯的那一刻,你就是华尔街之狼。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角色扮演。品牌本身,才是它们最值钱的东西。
至于说什么维修保养,保值率,那更是典中典的自欺欺人。都花几十万买个豪华品牌了,还在乎那一万两万的保养差价?你这是在侮辱谁呢?这就好比你都决定要去修仙了,还在纠结是用金锄头还是银锄头去种地,不觉得很滑稽吗?真正的核心是,你信哪条道。信了,你就能忍受它的一切。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的,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从一个车标联想到自己还不完的房贷。
那么,现在这个时间点,如果非要在这两个品牌里选一个,怎么办?
如果你是纯粹的品牌信仰者,就是爱那个标,就是喜欢那个味儿,那就闭着眼睛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真的爱上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有的缺点都能看成是特点。别人的吐槽,在你看来都是嫉妒。这是一种幸福。
但如果你还保留一丝理智,那我的建议是,都别买。拿着这个钱,去看看国产的新能源,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车可以在高速上帮你开,可以在车里K歌看电影,可以比你家的床还舒服的世界。那个世界里,宝马的操控和奔驰的豪华,都成了一种遥远的上古传说。
所以,宝马和奔驰哪个更好?
答案是,在2024年还在问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你已经被时代落下了。最好的选择,是跳出这个过时的二元对立叙事。就像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对手打败,而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
当然,如果你非要一个结论,那我只能说:去看看你小区停车场里,哪个品牌的傻X车主比较少,就选另一个。
这才是对你最有价值的参考,比任何KOL的评测都有用。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