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摊牌了:市面上九成的充电桩,都在“侮辱”你的800V

不装了,摊牌了,现在车企聊800V高压快充,就像健身房教练跟你推销蛋白粉,话术一套一套的,全是“充电5分钟,续航两百里”的美好愿景,仿佛你买了这车,从此就告别里程焦虑,跑步进入电气化共产主义。

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你揣着一张无限额的黑卡,兴冲冲地跑进一家只收现金的沙县小吃,除了尴尬,还是尴尬。

讲真,800V这个技术本身,绝对是好东西,是未来,是通向光明大道的任意门。它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顶级内功心法,一旦练成,真气流转速度加倍,别人打坐一小时,你十五分钟就完事了。小鹏、智己这些新势力,就是第一批拿到秘籍的弟子,理论上个个都是武学奇才,充电功率动不动就干到三四百千瓦,数字拉满,听着就让人高潮。

不装了,摊牌了:市面上九成的充电桩,都在“侮辱”你的800V-有驾

可问题是,这本内功心法有个修炼前提,叫“天地灵气”。你内功再牛,周围一丁点灵气都没有,你吸个毛?现在市面上95%的充电桩,就是所谓的“灵气稀薄之地”,它们都是给400V平台的普通人用的,最高也就给你个120kW的功率,这在以前算快充,在800V大神面前,这叫“嗟,来食”,属于侮辱性极强的涓涓细流。你一个修仙高手,愣是只能跟麻瓜一样,一口一口地抿,心态能不崩吗?

这就像你花大价钱买了台顶配的PS5 Pro Max Plus,结果回家发现你家电视还是480P的大屁股彩电。那种感觉,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有朋友可能会说,诶,不对啊,我看到壳牌、特来电不是有那种250kW以上的高功率桩吗?

是是是,有,但那玩意儿比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停车位还难找。找到了,你还得祈祷它没被油车占着,没出故障,最关键的是,它得跟你这台车“看对眼”。因为桩和车之间的通信协议,就像两个人在对暗号,暗号一对不上,功率直接给你打骨折。我见过太多800V车主,兴致勃勃地插上枪,结果一看功率,一百多,二百出头,跟官方宣传的那个“一剑开天门”的峰值功率,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感觉,就好像你请了雷电法王杨永信来给你做电疗,结果他只带了一节五号电池。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所以目前想真正体验800V的满血速度,基本只有一个途径:去车企的自建超充站。但这就进入了另一个死循环。车企的超充站,那是什么?那是他们的“品牌圣地”,是“信仰充值中心”,数量稀少,覆盖面窄得可怜,更像是为了发布会上PPT好看而建的样板间。想靠着这点毛细血管一样的自建桩网络来满足日常通勤和长途奔袭?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直接放弃地球。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这么牛的技术,配套的“能量包”就是跟不上呢?

两个字:成本。四个字:要钱,要命。

一个普通的60kW快充桩,运营商就已经哭着喊着说回本周期太长了。你现在要上250kW甚至480kW的超充桩,设备成本翻着倍地往上涨,一个站点的投资动辄上百万。这钱投进去,就像往功德箱里扔钱,你都不知道哪个佛祖会保佑你。运营商不是慈善家,他们也要赚钱养家,一看这投资回报率,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更要命的是电网。一个480kW的超充桩,峰值功率相当于一百个普通家庭同时开空调。你搞一个站,十个桩,那片区的电网直接就心态爆了,电线杆子都得冒火花。想大规模铺开?行啊,电网扩容,上储能,上变压器,这一套“基建狂魔”操作下来,花的钱比桩本身还多。这已经不是车企或者运营商能解决的问题了,这得是国家队级别的选手下场才玩得转的游戏。

所以你看,车企在这里就玩儿了一手“乾坤大挪移”。它们把技术军备竞赛的压力,巧妙地转移给了社会,转移给了电网,转移给了还没反应过来的消费者。它们只负责把最炫酷的“矛”造出来,至于世界上有没有能扛得住的“盾”,那不是它们最关心的。这种行为,讲白了,就是一种极致的发疯。在现在这个掀桌子式的黑暗森林市场里,我先把牛逼吹出去,先把参数拉满,先把对手吓住,至于用户体验?先卖出去再说。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儿我突然发现,我把电车充电比喻成修仙,好像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特么挺像的。

当然,大家也都在想办法。比如比亚迪,它就开窍了,搞了个双枪超充,意思是既然单个灵泉的灵气不够,那我就插两个管子一起吸。这是一种非常实用主义的妥协,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不跟你扯那些花里胡哨的,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加大加大加大。

不装了,摊牌了:市面上九成的充电桩,都在“侮辱”你的800V-有驾
不装了,摊牌了:市面上九成的充电桩,都在“侮辱”你的800V-有驾

还有华为,不愧是狼性文化,直接说要自己下场当“基建狂魔”,搞十万台液冷超充。这就属于“道诡异仙”里的玩法了,打不过规则,就成为规则本身。这种魄力,同行看了也得傻。

我作为一个被各种新技术名词轰炸了多年的中年人,其实越来越觉得,决定一个技术好坏的,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峰值数据,而是它在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世界里,到底好不好用。讲真,这让我想起了我当年费劲巴拉攒了台顶级电脑,结果我们小区天天停电,那感觉一模一样。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于激光雷达有多少颗,而在于能不能躲开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同理,800V快充的牛逼之处,也不应该只存在于发布会的PPT上,而应该体现在每一个高速服务区,每一个商场地下车库里。

所以,如果你现在问我,800V的车到底能不能买?

我的建议是,先打开你手机里的充电地图,看看你家、你公司,还有你常去的地方,附近有没有那个能让你“原地飞升”的赛博奶妈。如果没有,那你买回来的所谓800V神车,本质上就是一个被封印了神力的半成品,一个穿着金钟罩铁布衫的普通人。你花了额外的钱,买了一份关于未来的期权,但这份期权什么时候能兑现,天知道。

这不就是纯纯的智商税吗?!

真正的终极解决方案是什么?是在你拥有一个能随时给你补满能量的私人车位之前,任何关于快充的宣传,你都当个段子听听就行了。别信他们画的饼,要看他们修的路。路没修好之前,那辆在路上跑得最欢的,永远是那台最皮实耐操的卡罗拉。就问你气不气?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