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2小时直达旅游圈#
补贴乌龙!28名货车车主误领乘用车置换补贴 惠州启动资金追回
8月6日。惠州商务局一则公告。引发热议。30万元财政资金。误入28名货车车主账户。只因审核环节那道裂缝。
政策本清晰。《惠州市加力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活动实施细则》白纸黑字:仅限乘用车置换。但系统复核时——轻型货车行驶证赫然在列。非乘用车。却领了乘用车的补贴。审核疏漏?责任在谁?
公告很直接。8月25日前。请原路返还。否则。法律程序启动。信用记录留痕。可那些货车司机呢?他们或许正握着方向盘。在高速上奔驰。突然被告知:到手的补贴是场误会。
但问题出在哪?审核机制存在盲区。政策执行存在温差。当轻型货车与乘用车在分类边界模糊时——审核人员是否具备专业判断力?系统是否设置自动筛查?这些追问。比追回30万更重要。
网友炸锅。"政府犯错百姓背锅?"这声质疑刺耳却真实。《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威慑下。公告缺失了温度。缺失了致歉。更缺失对责任人的追责说明。纠错不该是单方面的命令。
其实。返还不当得利是法定义务。但方式决定民心向背。19天期限。对跑长途的货车司机够友好吗?电话通知?社区走访?这些笨功夫才是责任担当的注脚。而不是冷冰冰的"纳入征信"警告。
更深层的拷问浮现:以旧换新政策。如何避免误伤与错漏?乘用车与货车的界定是否需要更明晰?审核流程能否加入AI核验?当2025年全国汽车置换规模预计突破千万辆时——精准施策才是王道。
追回30万容易。追回公信力却难。政策有温度。执行有精度。这才是以旧换新的真谛。下次公告时——不妨先说声"对不起"。再谈"请配合"。
方向盘握在手中。政策落在实处。我们期待。下次踩下油门的。是更清晰的规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