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车企都爱标榜“高科技”、“匠心”,恨不得把自家车吹成神物。东风本田新推出的纯电SUV S7也玩这套把戏,又是全球直播拆解,又是国际顶尖供应商加持,又是150万公里路试……眼花缭乱之余,我不禁想问: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消费者买车,核心关注点不外乎安全、耐用和价格。其他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不过是锦上添花,甚至有时适得其反。S7的安全性,真如宣传般铜墙铁壁吗?68%高强度钢材、一体式压铸电池壳体、15层全方位防护……这些数据听起来固然令人安心,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碰撞测试数据造假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150万公里路试的真实性又该如何取信于民?数据这玩意儿,可以操纵的空间太大,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所言:“魔鬼也会引经据典来为自己辩护。”
再谈耐用性。新能源车的命脉在于电池,即便S7的电池供应商是宁德时代,但电池衰减和自燃的风险依然是悬在消费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几年之后,电池性能下降,更换成本高昂,岂不是花钱买罪受?那些所谓的国际顶尖供应商,或许只是为了提高售价的噱头,最终让消费者为品牌溢价买单。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智能制造”、“超级工厂”这些概念如今成了车企的万能符,仿佛贴上这些标签,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但这些炫目的技术辞藻,真的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吗?抑或只是为了抬高身价,掩盖产品本身的不足?
当前新能源车市场鱼龙混杂,新品牌、新车型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传统车企转型,大多换汤不换药,玩概念、炒作营销,真正潜心造车的凤毛麟角。东风本田S7或许确有其长,但这波营销在我看来,用力过猛,反而显得底气不足。与其耗费巨资在宣传上,不如脚踏实地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售价,让消费者真正受益。
“大厂”的优势?或许曾经是金字招牌,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像是沉重的包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最终只会落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凉下场。东风本田与其沉迷于过去的辉煌,不如放下身段,倾听消费者的心声,回归造车的初心。唯有如此,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