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跑135万公里,宇通客车7.5万成交,企业自买自拍的残值博弈

普通私家车跑到20万公里基本就沦为“废铁价”,可这辆11年车龄、里程表定格在135.6万公里的宇通大型客运班车,不仅有人抢着要,还经过74轮加价厮杀!

11年跑135万公里,宇通客车7.5万成交,企业自买自拍的残值博弈-有驾

最终拍下它的竟是原车主,珠海公交信禾长运股份有限公司。 这场看似矛盾的交易,背后藏着营运车辆市场颠覆常识的残值逻辑。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桩拍卖里的硬核真相。

这场拍卖本身就像一部悬疑剧。

2025年8月27日,珠海司法拍卖平台挂出两辆“高龄”宇通客车。 车辆登记方是珠海公交信禾长运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执行拍卖的也是同一家公司,案由是与金某义的合同纠纷。

两辆车均购于2014年9月,一辆里程131.6万公里,另一辆135.6万公里,起拍价仅3.01万和3.15万。 按常理,这种公里数早该进报废厂,可竞拍记录显示:4人报名、加价超70次,最终以7.51万和7.56万成交。 更戏剧性的是,买家正是原车主自己。

百万公里车龄的车,凭啥能溢价150%?

宇通在客车界属于高端品牌,同款新车价格一度高达270万至300万元。 此次拍卖的车型属于宇通大型客运班车中的高配版本,设计冗余度远超普通车辆。它们的运营场景集中在珠海市区及珠三角短途线路,路况平稳且保养规范,机械损耗远低于跨省长途车。

对比2023年珠海拍卖的另一辆28万公里“营转非”宇通客车,当时变卖价仅8.32万,而这批车公里数翻了几倍却仍拍出相近价格,足见其耐用性。

11年跑135万公里,宇通客车7.5万成交,企业自买自拍的残值博弈-有驾

残值评估的行业“潜规则”颠覆常识!

私家车残值按年限或里程一刀切:例如“十年折旧法”规定前三年年折15%,或“里程法”认定60万公里即近报废。 营运车完全不同,政策规定大型客车强制报废年限为15年,这两辆车仅使用11年,法规引导报废里程为80万公里,可它们超限运行55万公里后仍被市场认可。

核心秘密在于零件循环价值:现行报废政策要求按核心部件拆解定价,而非整车废铁价。 宇通高端车型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经百万公里验证仍可复用,拆机流入维修市场后价值远超想象。

原车主高价回购,其实是笔精明的经济账

珠海公交信禾长运作为车辆登记方,拍回自有资产省去了5%过户税费及数千元转移登记成本。 更深层的是企业维保体系红利:继续使用同型号车辆,能复用现有配件库存、技师经验及司机操作动线,避免因更换车型导致培训成本和故障率的提升。

11年跑135万公里,宇通客车7.5万成交,企业自买自拍的残值博弈-有驾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宇通客车的品牌溢价正在改写行业规则

2024年宇通净利润暴涨135%,海外毛利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技术口碑已获全球背书,比如卡塔尔本土化生产的宇通车型成为巴黎奥运会官方接驳车。

这种品牌效应直接反馈到残值评估:同年份国产杂牌客车百万公里后残值趋近于零,而宇通仍能锚定7万价位。

对比是:2023年珠海拍卖的28万公里杂牌大巴,评估价14.7万却流拍三次,最终变卖价仅8.32万;而宇通车超其4倍里程仍能强势成交。

拍卖市场的加价战暴露真实需求端

4人报名、70余次加价的背后,是三类买家的博弈:一是零件经销商,看中高端车型核心部件翻新利润;二是小型运输公司,需低价车满足短途接驳需求;三是原车主,押注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当车辆溢价空间突破5万时,前两类买家退出,最终由掌握维保数据的原车主接盘。 这种“内部循环”模式正在珠三角扩散,企业通过司法拍卖回收资产,本质上是对车辆剩余使用权的二次确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