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趴窝,电车抓瞎,本田混动凭什么在高原横着走?

最近车圈流行去高原团建,讲真,我一度以为他们是集体悟了,要去修仙。东风本田也去了,带着自家的混动上了理塘,海拔约4000米,太阳都要一个趔趄的地方。他们想干嘛?不装了,摊牌了,就是要在一个油车喘不上气,电车找不到充电桩的“三不管”地带,表演一个“我全都要”的独门绝活,一场献给所有竞争对手的大型行为艺术。

油车趴窝,电车抓瞎,本田混动凭什么在高原横着走?-有驾
油车趴窝,电车抓瞎,本田混动凭什么在高原横着走?-有驾

为什么非要去高原上整活?因为那里是油车和电车的共同坟场,是上帝留给世界的BUG,是检验一切牛皮的终极试炼场。油车上去,低压低氧,发动机跟得了三十年哮喘的老同志一样,你一脚油门下去像是在给它做心肺复苏,除了嘶吼,就是无力,纯属光吼不走。电车上去?好家伙,那更是典中典。方圆百里唯一的充电桩可能还是个太阳能的,功率看天气,充电看缘分,续航掉得比我基金经理的头发还快。坏了菜了,这根本不是开车,这是在参加一场名为“荒野求生”的赌局。

这就是当下车圈的竞争法则,一种掀桌子式的黑暗森林。你跟我在城里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我不跟你玩了。最好的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得更大,是直接把餐厅爆了。东风本田的逻辑就是这样,它不去鸟巢开发布会,它直接去珠峰脚下K歌,在一个油和电都得管它叫爹的地方,然后回过头来告诉你,就问你怕不怕?

本田这套所谓的“强电智混”,说白了就是个“人精”系统。在高原爬坡或者想不开要超车的时候,它绝对不会让发动机这个“拖油瓶”先上,而是让高功率电机顶上去,一脚下去跟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一样,让你感受什么叫瞬间的清醒。等到路况平稳了,那个老实巴交的锅炉才慢悠悠地启动,一边哼哧哼哧地烧油,一边顺手给电池充点电,突出一个“自给自足,不给国家添麻烦”。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本田这套混动比喻成一个‘人精’,可能有点侮辱‘人精’了。它更像是一个随身带着保温杯,里面泡着枸杞的老干部,稳得一批。

至于那些新闻稿里用户说的“驾驶自信”、“油耗惊喜”,诶,是是是,你说的都对。毕竟白吃白住白玩了一趟,回来不夸两句显得人品有问题。但讲真,我作为一个真的被扔在高速上过的中年人,这种不把你当小白鼠,不让你在无人区思考人生的“可靠感”,才是这套系统的核心价值。它不性感,甚至有点无聊,车机卡得像是我姥姥家的算盘。但它能让你在信号都没有的地方安心地听郭德纲相声,而不是抱着方向盘思考自己的墓志铭该怎么写。

他们一直在强调,27年技术积淀,4代进化,全球700万用户。这个数字,在今天这个新势力PPT三个月就能颠覆一个行业的时代,听起来像个上古神话。27年?黄花菜都凉了八百回了,人家都开始卷太空舱了,你还在聊热效率。新势力看了都想笑,觉得这是工业时代的压缩毛巾。

但你仔细品,这恰恰是本田的“道”,是它的品牌玄学。它不是在卖一个科技产品,它是在卖一种“确定性”。在所有人都在赌“OTA会修复一切”的时候,本田在卖“今天肯定不会坏”。这700万人,就是700万个信徒,信奉的是“别出幺蛾子”神教。他们的信仰不是马斯克画的火星大饼,而是在任何一个犄角旮旯,车都能打着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被扔在路上一次,你就懂了。说实话,在高原上,最缺的不是电,也不是油,是防晒霜。我上次去,回来黑得跟刚从煤窑里出来一样。

油车趴窝,电车抓瞎,本田混动凭什么在高原横着走?-有驾

妈的,这种朴素的价值观不比那些只会吹牛逼的PPT香多了?

所以,东风本田的混动到底强不强?技术参数先进不先进?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选择,一种权力。一种让你可以在朋友们激情澎湃地讨论智能驾驶、激光雷达和AI大模型的时候,默默地、云淡风轻地问一句:“你们的车,能不充电不加油,一口气上理塘吗?”然后看着他们集体沉默的权力。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