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最近整了个大活,说要在2027年底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你没看错,两千八百万。
这不是在搞基建,这是在搞一种很新的行为艺术,一种赛博朋克版的“大炼钢铁”,一种“大力出奇迹”的当代修仙法门。目的不是让你充电,是让你相信,未来已来,电门永存。
讲真,看到这个数字,我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觉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2800万个充电桩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未来几年,你在路边随便扔块砖头,砸到的不是花花草草,而是一个充电桩。以后判断一个城市够不够一线,标准不是看星巴克有多少家,而是看小区楼下的“电子蘑菇”够不够密集。

这个计划写得非常具体,什么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快充,高速服务区新建4万个充电枪,乡镇都要全覆盖。好家伙,这是要用充电桩把祖国大地变成一个巨型电路板,每一辆电动车都是一个可以随意插拔的电容,突出一个“电门”的世界观。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发改委这一手,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黑暗森林。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只能趴在地上捡碎片。你还在纠结我的车续航比你多五十公里,人家直接釜底抽薪,把续航这个概念本身给干废了。
当充电桩比共享单车还多的时候,谁还关心续航?反正开到哪儿都能充,五分钟续命200公里,油车车主看了都得傻。我真的烦死排队了!到时候高速服务区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电子蘑菇,每个蘑菇下面都蹲着一个焦虑的灵魂,场面一定很壮观。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以为桩子多了,充电焦虑就没了?
格局小了。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充电体验的关键,也不在充电桩的数量,而在用充电桩的人。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只要前面充电的大哥不走,你桩子修到天上去也没用。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韭菜,对这种宏大叙事是有点PTSD的。你把桩子修得再多,也解决不了一些玄学问题。我见过太多次了,服务区里十个桩子,七个不兼容,两个是坏的,剩下一个大哥在里面边充电边看完了三集《庆余年》,心态直接就爆了。
我最近在想,为什么便利店的关东煮总是比自己家里煮的好吃?可能就是因为那个小格子有种仪式感。充电也是一个道理。
有些品牌,它卖的就不是车,是信仰。你建的是充电桩,人家需要的是“道场”。为什么奔驰车主宁愿排队也要用那个带三叉星徽的桩子?为什么特斯拉车主对第三方超充嗤之以鼻?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品牌玄学。你跟一个苹果用户说安卓充电快,他看你的眼神就像看一个异教徒。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这个计划,表面上是物理攻击,要用海量的桩子把油车的生存空间压缩到极限。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场精神核爆。它在告诉所有人:时代变了,别挣扎了,赶紧入我“电门”,立地成仙。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本质上是一场掀桌子式的基建内卷,逻辑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用海量的桩子把后来者直接淹死。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充电桩比作电子蘑C菇,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挺形象的。
当然,其实这事儿想深一层,也不是坏事。至少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来说,选择多了,总归是好事,管他是谁埋单呢。到时候农村地区全面覆盖,村口王大爷的座驾,左边一个闪电标志,右边一个涡轮增压,科技感直接拉满,什么叫赛博朋克新农村啊?这就是。

最骚的是还提到了V2G,车网互动。什么意思?就是以后你开的不是车,是移动的压缩毛巾,哦不,是移动的充电宝。节假日堵在高速上,别人是堵车,你是移动的金融终端,还能给旁边的车反向充电,赚点电费差价。坏了菜了,商业模式这不就来了吗?典中典了属于是。
所以,这2800万个充电桩到底能不能让大家开开心心买电车?
我的结论是:能,也不能。它能解决找桩的焦虑,但解决不了排队的焦虑。它能解决物理上的补能问题,但解决不了精神上的玄学问题。就看国家这个大号充电宝顶不顶得住了。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文件一出来,股价动了,这就够了。成年人的世界,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尤其不看PPT上的过程。
至于8000万辆电车同时充电会不会让电网变成道诡异仙里的场景,会不会让三体人以为地球在进行飞升仪式而不敢降落?
那就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了。
毕竟,那一刻的壮观,连雷电法王看了都得递根华子,说一句:
“还是你们会玩。”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