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摩托车市场这个大舞台上,豪爵的一举一动,眼下都带着几分生死看淡、来点降价的壮烈。这不,刚迈进八月第一天,豪爵又秀了一手降价操作,UFD125、USR125、NFR125、VX125齐刷刷跳水,最高降幅1400元。这一波下来,原本售价在9000-9980元之间的车型,统统掉头奔向8000-8600元,直接变身为“真香价”。看起来有点像逛商场碰到清仓甩卖,只不过豪爵的心情,绝对乐观不起来。
细心的吃瓜群众会发现,这早已不是豪爵第一次大刀阔斧地改价了。6月16日,一纸降价令直指UFR150、UHR150、ADX125,据说是要和新本新上的NS150LA拼个你死我活。结果四天后,AFR125应声而降,目标又对准了新大洲本田的NS125GU。紧接着7月16日,UFR、UHR、ADX125继续加码,硬刚五本NWT150。眼下8月,四款125再降一轮,套路已经很明了:市场下滑,救市要紧,打价格战,比谁活得久。
说到底,“降价”这两字,已成了豪爵手里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今年上半年,豪爵内销44.3万辆,和去年比落了7万多台。如果把这销售额平均撒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那每个省半年也就卖出1.3万辆。想想看,销量好的地方“强者恒强”,半年两万台起步,差一点的省,勉强七八千台混个温饱。摆在经销商面前的,是赤裸裸的盈亏线:一年一万辆,少了基本就亏本。对于豪爵来说,市场再恶化一下,省级代理商大批踩红线,说不定哪天就有“跑路潮”上演。别觉得夸张,豪爵的销售通路,如果继续缩水,绝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按理说,中国摩企大多靠出口活着,做外贸就是拼命抢钱。但豪爵偏不走寻常路,去年内销比重一直撑到50%以上,五羊本田更夸张,70%都留在国内。这种“本土情结”,本是资本市场喜欢念叨的“中国故事”,结果今年豪爵的成绩单惨不忍睹:内销只剩36.5%。要是这个比例还往下掉,豪爵迟早要变身纯出口型企业,只靠“外单”这条腿走路,风险大得让人心慌。为保全自己,豪爵救市,已是不得不为。
但是救市可没有秘籍。比如和合资的本田比,豪爵当天赋异禀的“技术积累”实在拿不出手。本田背后有大树可依,大把新技术、新产品说来就来。豪爵能做的,就一招——降价。眼下降价的几款车,都是上架多年的老将,据说连研发成本都赚得一干二净。现在拿来做价格先锋队,试一下能不能激起点市场反响。如果有用,后面还有一大串产品等着变身“实惠货”。如果无效,呵呵,原地等死。说到底,通路车这条赛道,市场一路下滑,不降价=坐以待毙,降价=苦中作乐,赌自己比别人能熬。
其实,摩托圈玩的兴奋点早已从“省油耐拉”转向玩乐型。现在消费者谁还只盯着能拉货的“大毛驴”?入门级玩乐车、小排量高颜值、配置新颖这些玩意才有市场。豪爵的产品,靠得住归靠得住,骑一圈未必能“玩”出乐趣。传说中的350踏板、500cc大排量,江湖传闻年年有,上市年年不到位,终归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新产品进展缓慢,经销商心里的信心还剩几分,都说不准。
归根结底,是豪爵惯性太大,转身太慢。技术积累薄弱、新品研发保守、通路市场依赖到“七分拌三分喝”,应对变局却总手忙脚乱。想靠一轮又一轮降价救市,无异于指望冰箱里的速冻饺子解决温饱——能挺一阵,但一直吃下去,迟早会觉得不对劲。面对中国市场正在加速切换的消费潮流,降价是权宜之计,但不是长久之计。倘若豪爵继续固步自封、不押注创新与产品力,那些降价促销,不过是延缓命运的止痛药。
所以,结论其实很简单:降价或许能“勉强续命”,但要真正逆转颓势、重振旗鼓,豪爵还得慢慢补上创新的课,静下心来开发能打的产品,用新鲜血液温暖老品牌。不然,将来留在市场舞台上的,或许只有降价这一出没完没了的老把戏——而观众,看多了也就腻了。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