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鸿蒙智行九月份交了5万多台车这个数据,我第一反应不是“遥遥领先”,而是“不装了,摊牌了”。
这个市场,终于从温良恭俭让的商业互吹,快进到了掀桌子环节。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别人的蛋糕悄悄端走了,那鸿蒙智行现在这套打法,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同行放过,走的时候还顺便把餐厅的电闸给拉了。你以为这是在卖车?错了,这是在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一个月大定干到11万台,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有一大群消费者,压根不关心什么扭矩、悬挂、风阻系数,他们买的不是一辆四个轮子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巨大的、会跑的、带着华为Logo的“移动神庙”。是的,神庙。他们买的不是产品,是信仰,是一种“买了总不会错”的心理安慰剂。
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的科幻故事,而鸿蒙智行最值钱的,就是“华为”这两个字带来的玄学光环。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让你觉得,你不是在消费,而是在参与一场伟大的叙事。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在为你所相信的世界投票。所以成交均价高?太正常了,给信仰充值,哪有便宜的。
你说这是技术驱动?是是是,鸿蒙车机、乾崑ADS 4.0,这些名词听起来都特别硬核,特别赛博朋克,仿佛装上就能让你的车变成一个随时准备变形的使徒。但咱们聊点实在的。我作为一个开过不止一辆所谓智能汽车的中年人,我告诉你,决定自动驾驶上限的,从来不是什么激光雷达和算力芯片。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华为,在中国任何一个三线城市的菜市场门口。
真正的考验是,当一个骑着“老头乐”的大爷,以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用一个完全不符合物理学定律的姿态,鬼魅般地从你左前方45度角闪现出来的时候,你的那个价值几万块的“智能驾驶包”会不会比你先一步骂出声来。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混杂着混沌与未知的现实路况,才是所有AI的终极地狱。你实验室里跑一百万公里,不如菜市场门口堵十分钟。所以,别跟我吹技术,先告诉我它能不能躲开老头乐。
再看问界M9,一个月卖一万多台,直接把50万以上BBA的市场给偷了。这事儿就更有意思了。过去买宝马奔驰的客户图啥?图个标,图个面子,图个在同学会上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拍的从容。现在,鸿蒙智行给了他们一个新选择,一个科技圈的“硬通货”。你拍个奔驰钥匙,人家拍个问界M9钥匙,然后淡淡地说一句“车机有点东西,自动泊车挺好用的”,杀伤力直接拉满。
旧神的光辉正在褪色,新神的祭坛正在建立。BBA的工程师看了估计也得傻,他们还在吭哧吭哧研究发动机热效率的时候,对手直接把一个带轮子的精装修客厅怼到你脸上了。冰箱彩电大沙发,全给你安排上。三体人看了估计都得气活过来,你们地球人打仗都不在一个维度吗?这叫降维打击,典中典。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把车圈比作修仙,可能有点对不起那些真正努力码代码的工程师。但没办法,这剧本实在太魔幻了。
你看,鸿蒙智行甚至开始卷售后了,国庆搞什么15项免费检查,24小时救援。这是图啥?这是在把“信徒”的关系做深做透。买车只是一次性的布施,后续的服务才是让你持续上香、成为终身信徒的关键。车坏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感觉到,神庙一直在你身边。这操作,坏了,菜了,同行看了都得哭晕过去。
当然,你可能会说,华为的技术壁垒确实牛逼。我承认,至少在KTV和看电影这件事上,它的车机确实做到了独一档。但这种优势能维持多久?隔壁小米已经带着它那套“压缩毛巾”式的全家桶生态杀过来了,蔚来的换电体系也是个坚固的护城河,大家都在“整花里胡哨的”,都在加大,加大,再加大。
下半场,已经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了,这是一场“道诡异仙”。每个玩家都开始修炼一些奇怪的法术,试图在对手无法理解的领域获得胜利。所以,你看好谁?别问我,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在这个所有人都发疯的市场里,逻辑已经不重要了。消费者选择一个品牌,可能仅仅是因为,在那个瞬间,他觉得这个品牌最懂他的“不甘心”。而华为,恰好把这种情绪拿捏得死死的。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