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奕派科技换帅背后:汪俊君的技术牌能否救场?
有些事儿,真是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前阵子在小区楼下碰见老王,他刚买了台纳米06,笑嘻嘻地跟我说:“这车便宜还省心,就是听说公司里头人换得比我家空调滤芯还勤。”想想也是,从东风、长安分家那会儿起,东风内部就没消停过。三大品牌——风神、奕派、纳米,现在都被塞进了新成立的“东风奕派科技”,仿佛老屋翻修,全指望着一拨新管事的人带来点新气象。
董事长杨青的话挺响亮,说这是“再次握紧拳头”。其实啥意思?就是2023年他们搞过一次叫“跃迁行动”的大调整,把新能源业务拢一块儿管理。再往前追溯,还能扯到2021年的什么“东方风起”计划,那会儿也信誓旦旦要转型升级。这几年下来,不少口号喊得山响,可落地的成果嘛……邻居李师傅摇头,“光喊不练,有啥用?”
翻翻这三兄弟最近的小日子,也确实让人唏嘘。先看纳米吧,去年陈萌上任时豪情万丈,说经销商多得像小区电动车,一年过去,人却悄无声息地被余岳峰替代;再瞅瞅风神,今年商务大会总经理没露面,让副手出来撑场子;至于奕派,更是营销总监两年就走人。这么频繁换帅,在咱们车友群里都成段子了——有人打趣,“是不是每卖出1000辆,就该轮一次班?”
其实资源给的不算少,无论技术还是营销,各种规划也排满档期。比如那会儿发布新能源战略1258“e启”计划,大伙还琢磨着能不能来个弯道超车。但现实呢?除了价格战玩得溜,其它方面一直提不起劲。
最近的新动作,是把三个品牌合并归口到东风奕派科技,还专门请来了技术流高管团队,这其中最扎眼的就是汪俊君。他刚上任,就抛出个“双向”战略:一个是让纳米融进奕派,要跟华为一起搞高端智能产品,说白了冲中高端市场去;另一个则把燃油时代的老本行——风神,引导向节能化方向。不过,小道消息讲,公司内部对这些变动褒贬不一,有销售私下吐槽:“别光画饼啊,我们展厅冷清的时候比食堂打饭队伍都短。”
7月销量倒是官方发了一波数据,说同比增长70.9%,听起来热闹。但仔细扒拉一下,主力还是靠纳米06撑着,其它车型基本没水花。有朋友自测过L7开出去高速,一脚电门下去加速还凑合,但底盘隔音一般,高速胎噪嗡嗡直灌耳朵。而且L8上市虽然声势浩大,可实际交付量目前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
再说说配置那些冷门玩意,比如有位湖北武汉的大哥反映,他买的新款eπ007顶配带座椅通风,但夏天坐进去屁股照样烫,据售后技师解释,是因为座椅通道设计偏窄导致效果有限。“厂家做宣传都是吹牛皮!”微信群里立马炸锅,还有人抱怨导航系统偶尔死机,要重启才能恢复正常导航路线,这种毛病修理厂的小赵已经见怪不怪:“现在电子件太多啦,只要不是硬伤,都懒得拆。”
讲真,这几款车型在保养周期和零部件更换费用上倒是不贵。我表弟去年入手了一辆二手eπ008,用下来发现常规保养一年不到1500元,不过他嫌内饰塑料感强,每次洗完车味道还有点残留胶水味。“你别看外观科幻,其实用料很一般。”他说这话时,我正帮他擦玻璃,被呛了一鼻子的异味。
行业八卦嘛,也不是没有。据某位曾在总部待过的小伙伴透露,新公司成立后研发部门加班成常态,为赶明年的旗舰SUV项目连春节假期都砍掉半边。有传言称,到2026年首款全尺寸智能SUV上市时,会尝试引入部分激光雷达辅助驾驶方案,不过供应链稳定性始终悬而未决。“只要哪天缺货,那批次就只能阉割功能上线。”工程师私底下早有心理准备。
至于未来目标,看起来依旧雄心勃勃——产品矩阵扩张到10款,每年至少推2个新型号,新能源销量定100万辆这种数字挂嘴边多年,却始终像远处雾霭一样捉摸不透。今年前七个月整个集团才卖出13万多台,与当初许诺相差甚远。有同事揶揄,“目标订高点,上报好看,下半年压力全压销售身上。”
临近收尾,不禁想到小区那个刚学驾照的大妈,她问我:“以后咱们是不是都会开电动汽车?”我愣住,好像没人真的知道答案,只记得维修店老板一句话:“啥牌子的车都有毛病,看你兜里有几个钱和运气咋样罢了。”至于汪俊君和他的团队,是兑现承诺还是继续轮番画饼,大概只有时间才晓得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