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今年1-10月各车型销售情况汇总,M789全是爆款,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用户更偏爱中高端车型带来的品质保障

最近翻了下问界这几款车的销量数据,感觉变化挺有意思的。2025年1-10月,M7、M8、M9这三款居然成了销量大头,尤其M8,单凭它一个型号就贡献了37%的市场份额,累计卖出了11.7万多辆,这数字对国产品牌来说确实不容易。

我记得10月和一个4S店的销售聊过,他们直言M8卖得火,因为买它的客户对车品质和科技配置要求比较高,不怎么在乎价格。这明显跟之前我预想的差别挺大——我之前觉得问界这个品牌,可能更靠性价比打动年轻消费者,谁成想,高端路线这么吃香。M7和M9分别贡献20%、32%的份额,似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M5表现我有点失望,10月份只有不到2800辆,市占低于6%,倒是说明品牌用户群在不断提升。

问界今年1-10月各车型销售情况汇总,M789全是爆款,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用户更偏爱中高端车型带来的品质保障-有驾

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也见过销售说M5定位离主流市场还有点距离,好像太偏向入门了,流水线上的成本控制也没做到极致。供应链环节里我知道,M5用的是些比较大众化的零部件,导致产品不够独特,最终市场反应平平——这跟供应链博弈有关,谁先占到优质资源,谁能做出更漂亮的车。就像做菜,主料好坏决定口感,辅料多强调整体平衡。M7、M8、M9的硬件和软件,相对来说更创新,零部件供应也更稳定和高端。

顺便说个有趣的细节,上个月在维修店里碰到修问界M8的师傅,他说:M8这车维修起来还算顺手,就是电池包那块要拆解麻烦点,换个电池成本得4万左右。听他这么说,我大致算了算,百公里电池折旧和维护成本亲测比传统燃油车高了大约20%-30%,这成本对终端用户来说到底算不算值,其实还挺难说。你懂的,新能源车的保值率比燃油车还不确定,弄不好几年后折旧比预期严重。

说到用户心理,M9的表现让我想起我一个开车朋友的评价。他开过M9,跟我说:买它就是为了安稳和面子,中高级配置满足我的需求,尤其那些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堵车都能轻松。这其实透露出了消费升级的趋势。进了4万以上的价位段,用户开始更看重体验和品牌背书,而不仅仅是价格。

问界今年1-10月各车型销售情况汇总,M789全是爆款,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用户更偏爱中高端车型带来的品质保障-有驾

这里我得稍微自我打个脸,前面说M8卖得火,我原以为主要靠营销和技术炒作,但后来发现更核心的是它对应的是主打智慧出行和豪华感的细分市场,这背后的研发投入和供应链协同复杂程度有人做过粗略估算,投入可能比一般紧凑型SUV多出40%-50%。说白了,它是个重资产项目,所以销售数据好的背后是资金链和供应链的精细运作,而非单纯靠广告堆出来的。

顺便提个没细想过的猜测——M5是不是注定难以突破销量瓶颈,主要因为品牌想做向上的通道,舍弃对低价车型的投入?这对品牌长远发展有利,但短期内对销量压力挺大。不知道你怎么看?

不过供应链波动还是个麻烦事。我刚才还在一个论坛看到,有说赛力斯10月份产销数据里包含了出口部分,所以数据看起来比实际市场消费要高点。出口多来源于东南亚一些国家,产能分配变得更复杂了。你说这在研发计划里怎么搞?得提前算得精准些,否则到时候一边忙着满足本土订单,一边担心汇率变化和国际形势,真的够头疼。

问界今年1-10月各车型销售情况汇总,M789全是爆款,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用户更偏爱中高端车型带来的品质保障-有驾

我见过一个场景挺经典,和一个老朋友喝茶聊供应链,他说:这车子好比盖楼,地基不稳,哪怕设计师画得再好,顶楼也没法盖。我觉得这比喻挺形象。问界的几款车,要看一线工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合紧密度,缺一不可。M7、M8、M9能卖得好,大概率是背后供应链和研发流程同步优化的体现。但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竞品,比如特斯拉Model Y和蔚来ES6,它们在渠道体系上各有优势。但问界选择切中中高端市场,靠的是本地资源整合和供应链配合,这一点对地方厂商来说不简单。

说到用户反馈,问界M7和M8的车主们普遍觉得中控和人机交互很顺手,这是整个设计团队跟IT部门死磕出来的结果。相比老款M5那种稍显粗糙的软件,进步明显。而且售后这块,销售提到,M8的售后服务响应快,二手车残值表现渐入佳境,这又给品牌加分。

问界今年1-10月各车型销售情况汇总,M789全是爆款,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用户更偏爱中高端车型带来的品质保障-有驾

我也有点好奇,接下来问界会不会在新能源车市场上继续加码创新,毕竟竞争越来越激烈。像M9的这类高端车型,短期看挺稳,但长期市场到底有几成能吃得开?以后会不会出现新一波价格战或者差异化竞争?(你觉得呢?)

最后扯一扯,问界这几个车型名字M5、M7、M8、M9,老实说一开始我分不太清楚,还是看图对比才认出来。其实名字这么接近,有没有点让外行人困惑?粉丝倒是喜欢讨论,觉得有点小众梗。这点品牌宣传得稍微留意下。

你说同一个价位区间,20万-40万的新能源市场,谁又能真正把握住用户的心?技术是基础,品牌认知是门面,供应链是真金白银的保障。问界的这些数字非常吸引人,但背后的故事更值得折腾一番。

问界今年1-10月各车型销售情况汇总,M789全是爆款,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用户更偏爱中高端车型带来的品质保障-有驾

咱们下次再聊,看看年底数据会不会有新的小爆点。就现在来说,你觉得哪个车型会继续稳住阵脚,哪个可能被边缘化?我挺想听听你的见解。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