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氢能两轮车已投运,电动车时代要终结?

据央视财经8月12日报道,广东东莞街头近日出现了一批“特殊”的电动自行车:它们没有传统充电接口,取而代之的是小巧的氢燃料电池和储氢罐。这批由东莞新锋阳氢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放的氢能两轮车,成为全国首个即时配送商用领域的氢能应用场景。

消息一出,迅速引发社会热议:电动车真的要被淘汰了吗?这种新型交通工具能否彻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

东莞氢能两轮车已投运,电动车时代要终结?-有驾

2025年7月7日,东莞中堂镇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正式启用,首批50辆氢能两轮车同步投运。这些车辆搭载了固态金属储氢技术,单次换氢仅需30秒,续航里程可达80公里,且在-15℃的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95%以上的输出效率。

按照规划,到2025年底前,东莞将部署200辆氢能两轮车,重点覆盖外卖配送、快递运输等高频出行场景。

与传统电动车相比,氢能两轮车具有显著优势。首先是补能效率的革命性突破:电动车充电需数小时,而氢能车换氢仅需半分钟,这对于外卖骑手来说,意味着每天可多跑20%的订单。其次是安全性的提升,固态储氢技术将氢气以金属化合物形式储存,即使发生碰撞也不会发生气态泄漏,安全性较传统锂电池提升80%。

此外,氢能车的使用寿命更长,储氢瓶循环寿命超过5000次,按每日使用两次计算,可连续使用7年。

就在东莞推进氢能两轮车的同时,北京在自动驾驶领域也迈出关键一步。2025年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支持自动驾驶车辆用于个人乘用车、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等出行服务。

目前,北京南站至亦庄的自动驾驶接驳线路已投入运营,车辆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在三环路等复杂路况下精准行驶。

东莞氢能两轮车已投运,电动车时代要终结?-有驾


自动驾驶接驳车采用全无人驾驶设计,车内配备智能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路况信息和行程规划。乘客通过手机App预约后,车辆可自动前往指定地点接载,全程实现“无缝衔接”。

这种新型交通工具不仅能减少人为交通事故,还能通过车联网技术优化交通流量,缓解城市拥堵。据测算,自动驾驶车辆的通行效率可比传统车辆提升30%。

除了东莞和北京,全国已有20余个城市开展氢能两轮车和自动驾驶接驳车的试点。例如,湖北黄石计划在高校投放3000辆氢能共享单车,成都新都区推广的“氢马儿”氢能单车续航超100公里,常州高铁新城则建成全球首个千辆级氢能两轮车示范项目。

对于这些新型交通工具,车主们表现出强烈期待。东莞外卖骑手李明表示:“以前电动车充电耽误时间,现在换氢30秒搞定,一天能多跑10单,收入能增加20%。”北京市民王女士体验自动驾驶接驳车后称:“感觉像在坐未来的车,希望能尽快普及。”

东莞氢能两轮车已投运,电动车时代要终结?-有驾


然而,普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氢能两轮车面临加氢站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国加氢站数量不足200座,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自动驾驶接驳车则受制于法规和成本,目前仅能在特定区域运营,车辆研发和维护成本也较高。此外,氢能两轮车的售价普遍在6000-15000元,是普通电动车的2-5倍,短期内难以被大众接受。

尽管面临挑战,专家认为,氢能和自动驾驶技术代表了未来出行的发展方向。中国经济网评论指出,氢能要走出“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关键在于选准应用场景,如外卖配送、快递运输等高频刚需领域。而自动驾驶技术则需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迭代,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和北京的试点项目正在探索创新商业模式。例如,东莞的氢能两轮车采用“车+氢”租赁模式,用户每月支付200元即可无限次换氢,大幅降低使用门槛。北京的自动驾驶接驳车则与地铁、公交形成互补,打造“最后一公里”出行解决方案。

从东莞街头的氢能两轮车到北京路上的自动驾驶接驳车,一场悄无声息的出行革命正在中国大地展开。这些新型交通工具能否真正取代电动车?未来的出行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