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多方信源证实,东风日产奇骏e-POWER(超混电驱奇骏)目前已正式停产。这款曾被日产寄予厚望的车型,从2023年5月上市到停产,生命周期仅约两年,其市场表现远未达到预期。
停产核心原因:巨额亏损与销量低迷
据东风日产内部员工透露,该车型自上市以来一直处于亏损销售状态。初期每售出一台车亏损约2-3万元,到后期每台车亏损甚至高达6-7万元。如此巨大的财务压力,使得停产成为必然的商业决策。销量方面,奇骏e-POWER未能扭转整个车系的颓势,其市场存在感一直较弱。
技术亮点与市场脱节: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从技术角度看,奇骏超混四驱(搭载e-4ORCE雪狐电四驱系统)其实不乏亮点。它采用了第二代e-POWER混动技术,其动力系统主要由1.5T发动机和双电机构成,其中1.5T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辆,仅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使得其驾乘体验接近纯电动车,前后双电机综合马力达340匹,WLTC工况油耗可低至6.36L/100km,产品力获得部分专业媒体和车主的认可。
然而,其核心问题在于1.5T三缸增程器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质疑。尽管日产通过技术手段(如将其工作转速稳定在1600-2000rpm最佳工况)极大减少了抖动,但中国消费者对三缸机的“心理抵触”难以消除。
政策劣势与竞争压力
奇骏e-POWER采用的功率型电池主要用于闪充闪放,而非大容量储能,这使其无法被认定为新能源汽车,从而无法享受绿牌政策和购置税减免。在20万级的激烈市场竞争中,面对本田CR-V锐·混动、丰田RAV4双擎等成熟对手,以及能上绿牌的比亚迪宋PLUS DM-i等插混车型的冲击,其性价比优势被大幅削弱。
未来影响与消费者应对
即便停产,车主也无需过分担心售后问题。奇骏e-POWER属于全球车型,零部件供应和维修体系将会继续维持,只是部分进口核心零部件的等待时间可能会稍长。目前,部分经销商处或有库存车在售,但颜色和配置的选择可能较为有限。
总结而言,奇骏超混四驱的停产,是其前卫技术理念与中国市场现实消费认知、政策环境及成本控制之间多重矛盾的结果。它印证了在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仅靠技术先进性并不足以确保成功,精准把握消费者偏好、成本控制和政策脉搏同样至关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