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买车还在比拼电池和充电,如今销售开口必谈“智驾”。行业预测显示,到2026年,辅助驾驶领域能存活的公司可能一只手数得过来。在这场激烈的洗牌中,国产辅助驾驶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华为ADS提供从芯片到算法的全栈式方案,新势力自研派如小鹏、理想、零跑坚持硬核路线,而魔门塔则以灵活适配各品牌硬件占据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六十。但这格局是铁板一块吗?未必。魔门塔的优势可能随着车企技术成熟或政策变动而弱化。对消费者而言,竞争带来的是技术成熟和价格亲民——零跑已将高阶智驾拉至十万出头。买车时不必死磕“三足”,关键在于系统是否稳定、好用、更新快。技术是基础,体验才是王道。谁能笑到最后?或许不是最强的,而是最能持续进化的。
主持人:想象一下,几年前咱们买车还在比谁的电池更耐用、充电更快,对吧?可现在呢,你去4S店,销售第一句话准是‘咱这车智驾多牛’。你有没有觉得,这变化快得有点吓人?我第一反应就是——这行业是不是要大洗牌了?你当时有这种感觉吗?
嘉宾: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懵,但后来一看数据,真不是吓唬人。行业观察显示,到2026年,辅助驾驶这块儿,能活下来的公司,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你想想,现在满大街都是‘智驾’广告,可最后能站稳脚跟的,可能就那么几家。这不就是典型的‘剩者为王’吗?
主持人:对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但问题来了——到底是谁能活下来?而且,咱们说的‘国产辅助驾驶’,具体指啥?是不是所有挂‘智驾’标签的都算?你得给我划个圈,不然我怕咱聊偏了。
嘉宾:好问题!咱们今天聊的‘国产辅助驾驶’,主要指在中国市场研发、落地、服务的智能驾驶系统,不包括纯进口的,比如特斯拉FSD那种。虽然FSD技术强,但在咱们这儿水土不服,所以国产玩家才是主角。你记不记得,前两年还有人说‘国产不行’,现在呢?三足鼎立都出来了,是不是挺提气的?
主持人:提气是提气,但我更好奇——这‘三足鼎立’到底是谁跟谁?听起来像古代三国,但现实里是哪三家?你得给我掰扯清楚,不然我怕听众听得云里雾里。
嘉宾:哈哈,你这个比喻挺贴切!简单讲,第一方是华为ADS,全栈式解决方案,从芯片到算法全包,像盖房子一样给你搭好整套系统;第二方是新势力自研派,比如小鹏、理想、零跑,自己搞芯片、自己调算法,走的是硬核路线;第三方就是魔门塔,专给车企做‘智驾外包’,不挑硬件,你用啥芯片它都能适配。这三方,你更看好谁?
主持人:哎哟,你这么一说,我反而更纠结了!华为技术强,但车企怕被‘绑架’;新势力自己干,成本高、风险大;魔门塔灵活,但会不会太‘工具人’?这格局真能稳住吗?我总觉得,市场这玩意儿,变数太大。你有没有觉得,这‘三足’可能哪天就塌一个?
嘉宾:你这个担心很到位!说实话,我也不觉得这格局是铁板一块。你看魔门塔现在市场份额百分之六十,听着吓人,但它靠的是‘不挑食’——车企用啥硬件它都能接。可万一哪天车企自己技术成熟了,或者政策变了,它这优势可能就变劣势了。所以我说,这‘三足’不是终点,而是中场休息。你同意吗?
主持人:我同意!而且我还有个问题——这格局要是真变了,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有啥影响?比如买车的时候,是不是得盯着‘三足’里选?还是说,反正最后都是少数几家活下来,我们随便买都行?你得给我点实际建议,别光讲格局。
嘉宾:好问题!简单讲,对消费者来说,这‘三足鼎立’其实是好事。因为竞争越激烈,技术越成熟,价格越亲民。你看零跑,高阶智驾都干到十万出头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所以你买车时,不用死磕‘三足’是谁,重点看它家的智驾系统是不是稳定、好用、更新快。说白了,技术是基础,体验才是王道。你觉得呢?
主持人:有道理!那咱们最后总结一下——行业洗牌后,只有少数企业能活,这是大趋势;国产辅助驾驶三足鼎立,是当前现实;而这格局,会持续影响全球汽车产业,这是未来。你这么一梳理,我感觉清晰多了!不过,我还是想问一句——你觉得,这‘三足’里,谁最可能笑到最后?
嘉宾:坦白讲,我没法下定论。华为技术强,但商业合作难;新势力有用户基础,但自研烧钱;魔门塔灵活,但依赖客户。所以我说,谁能笑到最后,不取决于现在多强,而取决于谁能持续进化。你要是非让我猜,我选‘能变的’——不是最强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你呢?
主持人:我投‘能变的’一票!毕竟市场这东西,变才是常态。好了,这期节目就聊到这儿。如果你觉得咱们聊的这些对你有帮助,别忘了分享给你身边也在关注智能驾驶的朋友。我们下期接着聊,看看谁家的智驾系统,真能陪你跑完下一个十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