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阵痛下的韧性:长安汽车估值修复与全球化机遇

转型阵痛下的韧性:长安汽车估值修复与全球化机遇-有驾

长安汽车(000625.SZ)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截至2025519日)

一、公司简介

1. 总部与行业地位长安汽车总部位于重庆市,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上汽、一汽、东风、长安),2024年总资产超1999亿元,全球汽车销量排名第12位。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先驱(前身为1862年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洋炮局),其业务涵盖整车、发动机、新能源技术及出行服务,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客车等全领域。

2. 行业周期与技术壁垒

l 行业周期:汽车行业处于电动化向智能化过渡的转型期,新能源渗透率超48%2024年),政策驱动(如以旧换新补贴)与技术迭代(固态电池、L3自动驾驶)为关键变量。

l 技术壁垒:长安累计申请专利2.3万件(智能化领域行业第一),掌握氢燃料发动机、蓝鲸混动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占比连续5年超5%

3. 商业模式与产业链

l 商业模式:自主(深蓝、阿维塔)与合资(福特、马自达)双轮驱动,覆盖8-70万元价格带,新能源销量占比27.3%2024年)。

l 上下游产业:上游依赖芯片、电池(合作宁德时代)、芯片;下游通过4S店及海外KD工厂(全球14个基地)销售,应用场景包括家用、商用及出行服务。

转型阵痛下的韧性:长安汽车估值修复与全球化机遇-有驾

二、估值分析

1. 估值方法选择采用**市盈率(PE市净率(PB**结合法,适配汽车行业重资产、高成长特性。

2. 合理估值测算

l PE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3.53亿元(同比+16.8%),假设全年净利润增速20%,则归母净利润约88亿元。参考行业平均PE 20倍,合理市值1760亿元,对应股价17.76元。

l PB2025Q1每股净资产7.72元,行业平均PB 2.1倍,合理股价16.21元。

3. 横向与纵向对比

l 同行对比:比亚迪PE 20.3倍、长城汽车PE 18.1倍,长安当前PE 16.3倍,估值偏低。

l 历史对比:近5PB中位数1.8倍,当前PB 1.57倍,处于历史低位。

转型阵痛下的韧性:长安汽车估值修复与全球化机遇-有驾

三、财务状况分析

1. 核心指标

l 2024年财报:营收1597亿元(+5.6%),净利润73.2亿元(-35.4%),主因新能源研发投入激增(65亿元)及合资品牌拖累。

l 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48.5亿元(-75.6%),因存货增加及研发投入加大。

l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60%,流动比率1.24,短期偿债稳健。

2. 风险提示

l 财务造假记录:公开信息未显示重大造假,但需关注合资品牌利润波动(如马自达市占率下滑)。

转型阵痛下的韧性:长安汽车估值修复与全球化机遇-有驾

四、管理层与战略

1. 管理层质量

l 年轻化改革80后高管占比50%,贺刚(副总裁)主导天枢大模型研发,加速智能化转型。

l 战略执行:第三次创业计划聚焦新能源(2025年目标100万辆)、海外(目标100万辆),与华为、宁德时代深度合作。

2. 近期动态

l 海外扩张:泰国工厂投产(深蓝S05右舵版),规划KD工厂至20个,目标海外产能50万辆。

l 政策利好:受益中国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及一带一路基建补贴。

转型阵痛下的韧性:长安汽车估值修复与全球化机遇-有驾

五、投资建议

1. 短期(6-12个月):行业价格战压制盈利,但估值低位(PB 1.57倍)提供安全边际,建议12元以下分批建仓。

2. 长期(3-5年):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海外放量,目标价16-18元(对应2025PE 20-22倍)。

风险提示:固态电池量产不及预期、欧盟反补贴调查升级、合资品牌持续亏损。

互动问题

您认为长安汽车在东南亚市场的扩张能否复制比亚迪的成功路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风险提示:投资需谨慎,市场有风险,决策需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