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咱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公交站台下面,顶着大太阳或者冒着寒风,伸长了脖子往马路远处看,心里不停地嘀咕:“这车怎么还不来啊?”手机上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等车的那几分钟,有时候感觉比一个小时还漫长。
尤其是着急去办事或者上班的时候,那种焦虑感,真是谁等谁知道。
不过,广西来宾市的市民朋友们,这种“望穿秋水”等公交的烦恼,可能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了。
一种全新的公交出行方式——“网约公交”,即将在来宾正式上线,它给出的承诺是,让坐公交车也能像打网约车一样方便、省心。
这听起来有点新鲜,公交车不都是固定线路、固定站点、到点发车的吗?
怎么还能“网约”呢?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简单来说,来宾市的这次创新,就是把咱们熟悉的网约车模式和传统的公共交通结合了起来。
这件事是由广西来宾产投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一款叫做“车来了”的手机应用软件联手推出的,目的就是利用现在的数字技术,来解决传统公交车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
比如线路太死板,绕路太多;等车时间没个准,全凭运气;有时候车上挤得像罐头,有时候又空得能拉一支足球队,造成了不小的资源浪费。
这个“网约公交”的核心理念,就是从过去的“人等车”,彻底转变为“车等人”。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它其实是一种定制化的公交服务。
当您有出行需求时,不再是跑到站台去傻等,而是打开手机,在“来宾产投公交”的公众号或者“车来了”App里,找到“网约公交”的入口。
然后,就像我们平时用打车软件一样,输入你想从哪个公交站上车,想到哪个公交站下车,再选好有几个人一起乘坐。
提交需求并完成支付后,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后台一个非常智能的系统,会像一个超级调度员,立刻开始工作。
它会收集同一时间段、在附近区域、出行方向也差不多的所有乘客的需求。
然后,通过大数据快速计算,把这些零散的订单“拼”在一起,动态地生成一条最高效、最顺路的“临时公交线路”。
这条线路专门为你们这批乘客量身定制。
紧接着,系统就会派单给距离最近、最合适的公交车。
司机师傅接到指令后,就会按照这条新生成的路线,依次去各个站点接上大家。
这对我们乘客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心里有底了。
因为在你支付成功的那一刻,手机上马上就会显示派给你的公交车车牌号,以及一个预估的到达时间。
你还可以在地图上实时看到这辆车现在开到哪儿了,离你还有多远,就像看外卖小哥的位置一样清晰。
再也不用伸着脖子干着急了,可以掐着点出门,从容地走到站台。
据官方测算,这种模式预计可以帮助乘客缩短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候车时间。
到了站点,司机师傅会通过核对你手机号的尾号来确认身份,整个过程都会有短信通知,非常方便安全。
为了让广大市民朋友们都能来尝尝鲜,体验一下这种新服务,来宾产投公交这次也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
在试运行期间,从7月21日开始,“网约公交”的票价优惠力度非常大,每人每次只需要0.5元,也就是五毛钱,而它的原价是2元。
这样的低价,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去尝试和使用,亲身感受一下科技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慢慢培养起新的出行习惯。
那么,这个新服务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呢?
在试运行阶段,“网约公交”的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城北片区和老城区。
这可不是随便选的,而是经过了精心考量。
覆盖的区域包括了像市政府、市人民医院、盘古小学、市住建局这样的行政、医疗和教育单位,也包括了裕达银邸城市广场、政和步行街这样的繁华商圈,还囊括了大量的居民住宅区,总共大约有103个公交站点都纳入了服务网络。
可以说,它精准地切入了城市里人流量最大、出行需求最多样化的核心地带,无论是上班通勤、出门办事,还是逛街购物、看病就医,都能覆盖到。
它的运营时间设定在每天的上午8:30到下午17:00。
这个时间段也很有讲究,它主要满足的是白天的非高峰期出行需求。
在早晚高峰,传统公交满负荷运行,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但在白天这些相对平峰的时段,传统公交的固定班次就容易出现运力不匹配的问题,而“网约公交”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正好能在这个时候大显身手,填补了服务的空白,让公共交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总的来看,来宾推出的“网约公交”服务,不仅仅是增加了一种新的乘车方式那么简单。
它实际上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一次升级和变革。
它通过智能化的手段,让公交服务变得更加精准、高效和人性化。
对于市民来说,出行变得更方便、更省时、体验感也更好了。
对于公交公司来说,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科学地调度车辆,减少空驶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而对于整个城市来说,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够鼓励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这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的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实践,它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城市生活,正在因为科技的力量而变得越来越美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