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NUT销量暴涨43离爆款远

AION UT销量逆袭!6月暴涨43%,但离爆款还差几步?

2025年6月,AION UT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单月销量突破5346台,环比暴涨43.55%!这一数字不仅远超行业平均增速(乘用车市场整体仅增7.6%,新能源车增8.2%),更一举扭转了前两月连续下滑的颓势(4月跌12.91%,5月再跌14.13%)。这波强势反弹,是昙花一现还是逆袭序章?

销量回暖背后,暗藏三大推手:

政策与价格双刺激: 6月市场迎来密集潮,AION UT及时跟进终端让利,叠加金融方案与购车福利,精准击中消费者“实惠”痛点。有经销商透露,政企批量订单也贡献了可观增量。

口碑发酵期到来: 作为2月才上市的新车,AION UT的市场认知度正在爬坡。首批用户对其空间表现、基础配置的实用反馈开始发酵,为销量注入持续动力。

AIONUT销量暴涨43离爆款远-有驾

产品力基础扎实: 中欧双五星安全认证、71%高强度钢车身、宽敞空间等硬件优势,在价格下探后性价比凸显,成为吸引家庭用户的核心筹码。

然而,爆款之路仍存“六道坎”:

尽管销量回升,但距离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月销破万才算爆款”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深入分析,AION UT在激烈竞争中仍面临多重挑战:

AIONUT销量暴涨43离爆款远-有驾

安全卖点“曲高和寡”: 虽有硬核被动安全(3.2mm铝防撞梁、超长侧气帘),但用户更关心的主动安全(如自动泊车、盲区监测)配置不足,全系仅基础L2辅助驾驶。宣传偏重技术参数(如“1500兆帕热成型钢”),未能有效转化为“家庭安心出行”的情感共鸣,对比竞品通过实测视频(如针刺实验)具象化安全的方式,吸引力稍弱。

价格配置“两头不讨好”: 入门版(6.98万)功能缩水严重(缺倒车影像、LED日行灯,中控屏需选装),实用性大打折扣;高配版(10.18万)价格已逼近比亚迪海鸥等强势对手,优势不突出。终端虽多(置换补贴后5.48万起),但规则复杂且存在捆绑销售,实际购车成本可能不降反升。

AIONUT销量暴涨43离爆款远-有驾

智能化体验“代际落后”: 搭载的龙鹰一号芯片性能落后,语音交互响应慢(1.8秒 vs 竞品0.8秒),不支持连续对话。高阶智驾(如城市NOA)需选装且功能有限,对比竞品标配全场景智驾、开放应用生态(支持B站、)及V2L外放电等“第三空间”功能,差距明显。

品牌营销“水土不服”: 长期聚焦“弹匣电池”“夸克电驱”等技术术语,未能将优势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如“续航真实”“充电快”)。渠道下沉不足(三四线覆盖率低),用户社群运营缺失,对比竞品“黄金促销”活动、密集网点覆盖及活跃车主社群,品牌温度与触达效率待提升。

续航补能“体验落差”: CLTC 420km版本高温续航缩水至约350km,冬季衰减达30%(-10℃约290km),且无电池预加热。自建超充网络(约800座)覆盖不足,尤其三四线城市及高速服务区稀缺,补能便利性落后于接入主流运营商的竞品。

AIONUT销量暴涨43离爆款远-有驾

竞品围堵“腹背受敌”: 8-12万纯电市场已成红海。上有比亚迪海鸥等以“油电同价”、绿牌优势抢夺用户;下有五菱缤果Plus等以极致低价(补贴后4.98万起)分流预算敏感群体。更有竞品以性能(6.9秒破百)、场景化体验(电竞座舱)重新定义细分市场。

破局关键:从“技术思维”转向“用户思维”

AION UT的销量波动,折射出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中普遍的课题——如何将技术实力精准转化为用户价值?未来破局需在四大领域发力:

安全价值“场景化”: 推出“安全实验室”实测内容(如碰撞模拟),标配儿童遗留监测,将安全与家庭场景深度绑定。

AIONUT销量暴涨43离爆款远-有驾

价格体系“精准化”: 优化配置梯度,确保入门版实用;探索高阶智驾订阅制降低门槛;通过电池技术升级(如磷酸锰铁锂)控制纯电版成本。

智能生态“开放化”: 加速与科技巨头合作,引入先进智驾方案与开放车机生态,升级芯片提升交互体验。

渠道运营“下沉化”: 加速三四线网点覆盖,强化用户社群运营,提供增值服务(如上门试驾),提升品牌亲和力。

AION UT 6月的销量反弹,无疑是积极信号,但能否从“回暖”走向“长红”,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读懂用户需求,在价格、智能、服务、体验上实现系统性跃升。这场从“技术参数表”到“用户生活场景”的转型之战,不仅关乎AION UT的爆款梦想,更是所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时代须跨越的门槛。市场会给出终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汽车新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