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门把手这玩意儿,最近又被架到火上烤了。
工信部要出手管管,说它存在安全隐患,这事儿直接冲上热搜。
看到这新闻,我第一反应是:早该管管了!
为啥这么说?
你想啊,现在的新能源车,恨不得把所有能藏起来的东西都藏起来,车门把手也不例外。
美其名曰“科技感”、“低风阻”,可真到了紧急情况,这玩意儿就成了摆设,甚至成了“夺命锁”。
你说,平时打个网约车,碰到不会开隐藏式车门把手的乘客,司机师傅还得在那儿手把手教,耽误时间不说,还挺尴尬。
这还算好的,万一出了事故,车门打不开,那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了。
所以说,这隐藏式车门把手,根本就是典型的“为了设计而设计”。
这种操作相当于什么?
这就好比,为了减肥,你把饭都戒了,结果营养不良,身体垮了。
本末倒置啊!
那为啥厂家还这么热衷于搞这种花里胡哨的设计呢?
说白了,还是为了迎合市场。
现在的人,买车不光看性能,还要看颜值,看逼格。
厂家为了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就得在设计上下功夫,搞一些“人无我有”的东西。
但是,这种“创新”真的合理吗?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我看不见得。
汽车毕竟是交通工具,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如果为了追求所谓的“高级感”,而牺牲了安全性,那简直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次工信部出手,就是要规范这种乱象。
从救援逃生的角度出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保证在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
这绝对是件大好事。
记住:安全,永远是汽车设计的底线。
而且,这次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还对车门内把手的标志提出了要求,保证标志的可见性,降低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
这就像是给黑暗中摸索的人们点亮了一盏灯,让他们在危急时刻能够找到生的希望。
不仅如此,标准还对车门把手的强度提出了要求,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这就像是给汽车穿上了一层铠甲,让它在面对撞击时能够更加坚固,更加可靠。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也公开diss过隐藏式门把手,说它重量大,密封性差,噪音大,还要用电来驱动,一旦缺电或者碰撞的时候就打不开。
这简直就是把皇帝的新装扒了个精光。
魏建军还说,隐藏式门把手唯一的优点就是减少风阻,但这点风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话说的,简直就是一针见血!
但是,你以为厂家会轻易放弃隐藏式车门把手吗?
我看不一定。
毕竟,这玩意儿已经成了很多新能源车的标配,成了它们吸引眼球的利器。
所以说,这次工信部的出手,就像是一场博弈。
一方是追求利益的厂家,一方是维护安全的监管部门。
最终的结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但是,我相信,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隐藏式车门把手这种“华而不实”的设计,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所以说,人真的是太难了。
买个车,不仅要考虑性能、价格,还要考虑安全性、实用性。
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
但是,没办法啊,谁让咱们是消费者呢?
咱们的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
咱们的选择,决定着市场的走向。
所以,下次买车的时候,别光看那些花里胡哨的设计,多关注一下安全性能,多了解一下相关的政策法规。
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会引发这么大的关注。
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
希望这次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能够真正落实到位,能够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也希望厂家们能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为了追求利益而牺牲消费者的安全。
最后,记住:安全第一,生命至上。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