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捐赠35辆医疗车支持公益
7月12日,吉利控股集团联合李书福公益基金会,向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捐赠35辆吉利银河星舰7EM-i车型。这批总价值超千万元的车辆将作为2024年韩红爱心百人医疗援助系列公益行动的专用医疗巡诊车,用于提升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质量。
李书福曝行业人才流动内幕
在捐赠仪式现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首次披露汽车行业人才流动现状:通过全球化并购积累的技术转化和人才培养体系,吉利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人才储备库。目前所有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团队中,核心成员基本都有吉利工作经历。其更直言:没有吉利培养的这批人才,新势力根本造不出车。
跨国并购催生技术人才红利
数据显示,吉利近十年累计投入超200亿美元完成沃尔沃、路特斯、宝腾等国际品牌并购。这些跨国运作不仅带来技术专利共享,更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实现超2万名工程师跨体系流动
-每年选派500+技术骨干赴海外研发中心交流
-累计培养新能源领域专家级人才超3000人
这种技术引进-本土转化-全球输出的循环模式,使吉利技术团队规模在十年间扩张8倍,新能源专利数量突破1.5万件。
新势力挖角背后的产业困局
第三方机构统计显示,2023年新势力车企技术团队中,具有传统车企背景的占比达78%,其中吉利系人才占比超四成。这种特殊现象折射出行业深层矛盾:
1.人才断层危机:新势力平均成立时间不足8年,缺乏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2.技术转化需求:智能电动化转型需要成熟工程经验支撑
3.资本驱动效应:新势力开出的薪酬普遍比传统车企高30%-50%
某头部新势力HR负责人透露:从吉利挖一个底盘调校工程师,相当于获得沃尔沃二十年的技术积淀。
传统车企转型催生反哺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人才流动正在形成双向通道。吉利2023年社会招聘数据显示,来自新势力企业的回流人才同比增长120%,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这种出去充电,回来放电的循环模式,客观上加速了技术融合创新。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第三次人才结构重构。第一次是合资时代的外方技术输入,第二次是自主品牌成长期的本土人才培育,当前则进入全球化竞争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争夺阶段。这种动态平衡的人才流动,或将重塑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格局。
2025年5月26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