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级主流混动SUV智驾比拼,不重噱头,只看实效!

当智能驾驶从技术高地逐渐走向普及,“智驾平权”已成为许多车企的口号。然而,口号响亮之余,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核心在于:这些智能驾驶系统在实际道路上的表现是否真的安全可靠、高效便捷?这直接关系到每一次出行的安心与体验。为此,我们聚焦20万级这一竞争激烈的混动SUV市场,选取了备受关注的两款实力选手——领克08 EM-P与比亚迪唐DM-i,针对它们各自的智能驾驶系统(千里浩瀚H1与天神之眼C)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实效对比,不重噱头,只看路上真功夫。

安全基石:稳健可靠是核心

智能驾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基石。两款车在安全理念和架构设计上展现了不同的侧重点。

领克08 EM-P搭载的千里浩瀚H1系统,其核心在于亿咖通・天穹 Pro 计算平台,集成了两颗黑芝麻智能的华山 A1000 芯片。这种独特的双芯片方案不仅提供了充沛的算力,更关键的是实现了互为冗余的安全备份机制和安全岛校验。这意味着即使在极端突发情况下,系统也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稳定运行,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为驾驶者带来更强的安全保障信心。

20万级主流混动SUV智驾比拼,不重噱头,只看实效!-有驾

比亚迪唐DM-i则采用了英伟达Orin-N方案,感知硬件配置是其亮点。特别是前置三目摄像头方案,理论上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觉信息输入,旨在提升环境感知能力。

20万级主流混动SUV智驾比拼,不重噱头,只看实效!-有驾

在实际道路测试中,特别是上海繁忙的高速路段(沪翔、嘉闵、申嘉湖等),两款系统的安全稳健性差异得到了体现。领克08 EM-P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稳定性。即使在旁边车辆突然有变道倾向的复杂场景下,系统也能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更重要的是,在长达50多公里的高速领航过程中,车辆始终能牢牢稳定在车道线中央,避免了令人不安的“画龙”或左右摇摆现象,这种稳健的循迹表现极大地增强了驾驶者的安全感和信心感。

千里浩瀚H1系统对安全性的看重还体现在其对驾驶员状态的严格管理上。与许多系统在驾驶员短暂脱手导致退出后允许重启不同,一旦该系统检测到驾驶员长时间脱手,本次驾驶过程中将无法再次启用智能驾驶功能,必须等到下一次用车。这种设计虽然对操作的便捷性有一定限制,但其背后对安全规范的重视,旨在潜移默化地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这种主动的安全引导机制值得高度肯定。

比亚迪唐DM-i的天神之眼C系统在高速领航测试中遇到了稳定性挑战。在实际体验中,系统在变道时会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导致变道失败;且在车道保持时,出现了轻微的左右摇摆现象(俗称“画龙”),这会给驾驶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这表明感知硬件优势需要更强大的软件算法和控制策略来完美发挥其潜力。

高效通行:策略与执行同样关键

除了安全,智能驾驶系统能否高效地辅助驾驶者完成旅程,也是衡量其实用价值的重要维度。

在效率方面,首先要肯定的是两款系统的整体成熟度。在相同的52.6公里高速测试路线中,除了通过收费站等必要的人工接管点外,两款系统的功能启用率都达到了极高的99%,并且匝道汇入汇出的成功率均实现了100%。这充分证明了两款车在高速NOA(领航辅助驾驶)场景下已经具备了相当可靠的可用性。

然而,在最终完成时间上,领克08 EM-P比比亚迪唐DM-i快了近1分钟。这1分钟的差距,核心在于变道策略的积极性与执行效率。

比亚迪唐DM-i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共尝试变道27次,但有5次失败。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车辆变道至最左车道后,后续的变道尝试会显著减少,且在变道决策过程中表现出犹豫不决。这反映出其变道逻辑尚有优化空间,更积极主动和果断的决策能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相比之下,领克08 EM-P的变道策略则显得更为积极、果断和精准。它在相同路段共计尝试变道28次,成功率极高,仅有1次失败。这种高效、稳定的变道执行能力,使其能够更流畅地选择最优车道,最终实现了更快的行程时间。这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变道风格,对于提升高速通勤效率至关重要。

舒适体验:细节决定感受

智能驾驶的舒适性体验,是影响用户长期使用意愿的关键。它不仅关乎底盘调校功底,更体现在系统介入动作的平顺细腻程度上。

在舒适性对比上,领克08 EM-P展现了出色的综合能力。即便在遇到多次周边车辆切入(cut-in)的复杂情况时,其刹车过程也表现得极为线性平稳,有效避免了车头“点头”带来的不适感。在进行变道时,系统介入自然流畅,不会出现突兀的刹车动作;而在超车加速时,动力输出也十分平稳。这种丝滑平顺的体验,得益于底盘调校与智能驾驶系统控制的协同优化,为用户创造了从容舒适的驾乘环境。

比亚迪唐DM-i在舒适性方面则面临一些挑战。在变道过程中,系统常伴随刹车动作,而其相对柔软的底盘调校使得刹车力度稍重时,车头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点头”现象。此外,在弯道路段,系统有时会出现对前方车辆状态的误判,导致毫无征兆的突然减速,这种意外的顿挫感对乘坐舒适性有一定影响。

泊车场景:复杂车位见真章

除了动态行驶,自动泊车能力也是智能驾驶实用性的重要一环。在常规车位泊入方面,两款车都能轻松应对。但当面对诸如旁边有柱子、地面有排水井盖这类更具挑战性的复杂车位时,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比亚迪唐DM-i在三次尝试泊入此类复杂车位时均未成功:第一次未能识别车位,第二次和第三次虽然大致摆正了车身,但系统却在中途突然退出操作。

领克08 EM-P则在这一环节表现突出。系统对复杂车位的识别迅速准确,并且泊车动作高效精准,仅进行了两次揉库调整便顺利完成入库,展现了其在复杂场景下强大的感知能力和泊车规划执行能力。

实效为本,安全可靠方显真价值

通过安全、高效、舒适、泊车这四个核心维度的全方位对比体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领克08 EM-P所搭载的千里浩瀚H1智能驾驶系统展现出高度的成熟性和均衡性。它不仅拥有冗余安全的底层架构设计,在实际道路表现中,无论是车道居中保持的稳定性、变道策略的积极高效性、应对复杂路况时的平顺舒适度,还是挑战性泊车场景下的精准识别与执行能力,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其对安全规范的重视(如脱手后的限制机制),更是体现了对用户行车安全的高度责任感。

比亚迪唐DM-i搭载的天神之眼C系统同样具备不错的硬件基础和功能覆盖广度,在高速NOA启用率和匝道通过率等基础指标上表现良好。但在系统策略的优化、执行动作的平顺性以及复杂场景的应对能力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在变道决策算法和舒适性协同调校上持续打磨。

当下的智能电动时代,智能驾驶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配置,而是关乎出行安全与效率的核心要素。车企在推动“智驾平权”的同时,更应将“安全可靠、体验出色”作为真正的普及基石。消费者在选择时,也应透过宣传看实效,关注系统在实际道路上的真实表现。毕竟,一套能真正提升驾驶信心、减轻驾驶负担、让每一次出行更安心高效的智能驾驶系统,才是市场持续欢迎的可靠伙伴。领克08 EM-P在这次对比中所展现的均衡实力,无疑是这一理念的有力践行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