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奇瑞汽车在安徽芜湖举办“底线”主题安全之夜,通过前瞻技术发布、极限碰撞测试及全球化安全生态构建,系统性展示其“安全为底线”的造车理念。活动期间,奇瑞发布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并首次以十年经典老车参与碰撞测试,直观印证品牌安全技术的长效性。
技术突破与车型亮点:
1. 全域安全体系升级
奇瑞提出覆盖“全人员、全工况、全市场”的全维安全防护体系,涵盖电池、智能驾驶、信息安全等七大领域。其电池管理系统通过10重安全设计及AI算法实现全时预警,碰撞后高压电切断速度达2ms(领先行业50倍),并通过72小时浸泡、4.9米高空跌落等超国标测试。旗舰车型风云A9L采用720度笼式座舱,高强度钢占比88%,热成型钢比例超奔驰E级,标配9气囊;小型车小蚂蚁则以全铝笼式车身通过30吨压顶测试,打破“小车不安全”的行业偏见。
2. 极限测试验证安全冗余
活动现场,奇瑞连续5小时直播多项碰撞测试:星纪元ES与风云A9L双车对撞模拟真实事故,乘员舱完整且电池无泄漏;十年车龄的艾瑞泽7、瑞虎5等老车以64km/h完成碰撞,车身结构仍保持完整。此前,星纪元ES还成功挑战120km/h三车夹击对撞(动能相当于117克TNT爆炸),成为全球首款通过六维电安全认证的纯电车型。
3. 全球化安全生态延伸
奇瑞联合公益组织发起“AED黄金四分钟”计划,在车辆配备急救设备,并通过安全俱乐部推动应急知识普及。其碰撞实验室获60多国认证,可模拟8吨重卡追尾、31米高空坠落等极端工况,累计完成191项全球适应性测试,验证里程超1250万公里。
技术迭代与安全悖论: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行业频现电池起火、智驾误判等隐患。奇瑞以“每天拆解4辆整车”的实车碰撞密度(年超1500台次)及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等硬核技术,试图破解安全与创新的平衡难题。
市场价值重塑:奇瑞通过高端技术下放(如6万元级小蚂蚁搭载自动泊车),推动安全平权,其ADAS渗透率预计2025年突破50%,或成为中国车企从“销量领先”转向“价值领先”的关键。
全球竞争话语权:作为出口占比超40%的中国品牌,奇瑞以41款全球五星安全车型(含E-NCAP认证)及“锁子甲电池结构”等专利技术,重构“中国制造”的安全认知。
从28年前成立国内首个碰撞仿真团队,到如今以十年老车验证安全基因,奇瑞用“技术+良心”的底层逻辑,将安全从产品指标升维为品牌信仰。正如董事长尹同跃所言:“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这场汽车产业的百年变局中,奇瑞正以“守护者”之姿,为中国车企树立“安全即豪华”的新范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