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车企还在为“价格战”焦头烂额时,比亚迪用一份震惊行业的财报演绎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东方智慧。2025年一季度营收1703.6亿元、净利润91.55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1亿元)的业绩背后,暗藏着一部现代版《孙子兵法》的商战教科书。
一、“知己知彼”:技术红利与市场洞察的双重奏
《孙子兵法》开篇即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比亚迪深谙此道,其扣非净利润同比暴增117.8%的密码,正是对“技术迭代周期”与“消费需求升级”的精准把控。
刀片电池成本优势
在碳酸锂降价周期中放大,DM-i混动系统持续替代燃油车市场,这恰如兵法中“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布局——通过垂直整合构建技术护城河,在行业价格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季度推出的21款智驾版车型,将高阶智驾门槛下探至7万元区间,正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奇袭战术。海鸥车型3月销量反超吉利星愿,印证了“以正合,以奇胜”的经典策略
二、“避实击虚”:百万豪车与海外蓝海的降维打击
当国内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时,比亚迪展现了“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格局转型:
仰望U9百万豪车销量破万
,用“居高临下”的品牌势能撕开高端市场,正如兵法所言“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海外市场单季度出口21.4万辆(占中国新能源出口半壁江山),在泰国、巴西等“非传统汽车强国”建立工厂,暗合“实而备之,强而避之”的迂回战术。这里藏着一个惊人数据:海外单车利润可达国内2倍,堪称“以迁为直”的财富密码
三、“兵贵神速”:10C超充与生态卡位的闪电战
比亚迪用36天连开3场技术发布会,将《孙子兵法》中“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的动能演绎到极致:
兆瓦闪充技术
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以“疾如风”的补能革命打破电动车焦虑;
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
切入自驾场景,将汽车从交通工具变为“移动智能终端”,这招“攻其必救”直接卡位未来出行生态;
研发投入541.6亿元(超特斯拉219亿)构建的固态电池、城市NOA智驾等技术储备,正是“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的前瞻布局
四、“以镒称铢”:成本控制的规模碾压
财报中最隐秘的杀招藏在5.39%的三费占比(同比下降24.42%)。这组数据背后是《孙子兵法》中“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的规模经济学:
427万辆年销量带来的零部件议价权,让比亚迪在价格战中“因粮于敌”;
8艘自建滚装船组成的物流舰队,演绎着“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的成本破解术;
泰国/巴西本土化工厂
的投产,更是“役不再籍,粮不三载”的全球化资源调配典范。
五、“上下同欲”:组织力锻造的隐形护城河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比亚迪的恐怖执行力源自:
技术人员占比25%
的“工程师文化”,践行着“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的放权哲学;
王传福“技术为尊”的价值观渗透,正如兵法所言“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
从电池起家到全产业链闭环的“垂直整合”,暗合“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的系统思维。
结语:中国智造的“东方战法”启示录
比亚迪的千亿财报,本质上是一场《孙子兵法》的现代商战演绎。当西方车企还在纠结“电动化转型”时,中国品牌已用“守正出奇”的东方智慧开辟新战场:
技术迭代是“正”
生态创新是“奇”;
规模效应是“正”
全球化布局是“奇”;
成本控制是“正”
用户体验颠覆是“奇”。
这场“万亿帝国”的崛起告诉我们:商业竞争的本质从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战略碾压。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
#比亚迪财报 #孙子兵法商战 #中国智造 #新能源革命 #万亿帝国启示录
#技术红利 #全球化布局 #成本控制之王 #生态卡位战 #东方管理智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