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教授说得直白:投入100亿只是造一台车,它一定做不出好东西

上海交大教授最近说了个大实话,把智能驾驶这锅热汤给掀了盖子。他说砸100亿造车?听着吓人,实际连个车轱辘都磨不圆。这话像盆冷水浇在那些喊着"颠覆行业"的新势力头上,但仔细想想还真挑不出毛病。

交大教授说得直白:投入100亿只是造一台车,它一定做不出好东西-有驾

现在搞智能驾驶就像玩闯关游戏,得凑齐三张金卡:要么像苹果那样有完整的生态链,要么像华为那样建得起超级算力中心,再不然就得有顶尖技术团队。贵州山里那些嗡嗡响的服务器,光电费就能吃掉一个小目标。100亿听着多,可能只够给自动驾驶系统当个启动资金。那些喊着"全栈自研"的车企,就像用微波炉热剩饭,表面冒着热气,扒开一看米芯还是硬的。

有些车卖得火纯粹是靠讲故事。把车机系统死机说成"人性化卡顿",把识别不了红绿灯吹成"给车主留出思考空间"。真开上高速路,所谓的智能驾驶立马变成"人工智障体验包"。去年有车主开着某品牌新车,系统突然黑屏,吓得他差点把方向盘拽下来。这哪是买车,简直是买盲盒。

华为在贵安新区的算力中心,每天要处理的数据相当于3000万台手机同时刷视频。而那些跟风入局的车企呢?可能连个像样的测试场地都没有。就像教授说的,焖30分钟的米饭和焖1小时的能一样吗?有的车宣传时把ACC自适应巡航都算成自动驾驶,这和把电风扇叫空调有啥区别?

消费者也犯难。看广告里车子自己变道超车酷得很,谁知道回家连车库都停不进去。上个月有辆网红车在停车场原地转了15分钟,最后保安看不下去帮忙倒的车。这种"智能"除了拍短视频有啥用?更可怕的是某些车企把车主当免费测试员,路上发现问题就远程打个补丁。拿人命填技术坑,这算哪门子的创新?

话说回来,真要搞智能驾驶得学学老农种地。华为用了八年才让自动驾驶系统认识雪天路况,特斯拉积累的行驶数据能绕地球500圈。有些新势力成立还没人家研发周期长,就敢说"技术领先行业三年"。你信吗?反正我见过最结实的牛皮,就是某车企发布会上那个"重新定义汽车"的PPT。

现在满大街跑的所谓智能汽车,有多少是真正安全的?去年某车型夜间识别率突然掉到60%,工程师查了半天发现是车灯太亮干扰了摄像头。这种基础问题都没解决,就急着卖车收钱。要是手机死机顶多重启,车子死机难道要乘客集体跳车?

教授最后那个问题特别扎心:"饭没煮熟就说香,吃坏肚子算谁的?"那些靠融资续命的车企,产品出了问题可以破产跑路,车主能怎么办?买智能汽车不像买衣服,不合适还能退。一脚油门踩下去,身家性命可都交给那堆代码了。

所以下次再看到"100亿造车神话",先别急着鼓掌。问问他们实验室有没有做过零下40度测试?问问系统死机有没有备用方案?更得看看他们的技术团队,是不是比4S店销售还少。毕竟买车不是买盲盒,开盲盒顶多失望,开盲车可能要命啊!你说是不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