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6增程版的消息出来了,真是有点出乎意料。毕竟,从去年我开始关注这车的新闻看到,纯电版本大家都挺喜欢的,尤其是外观和配置,感觉挺时尚、年轻的。现在突然冒出个增程版,推陈出新,直指市场中的既想纯电,又怕续航那帮人。
具体说来,这次申报的参数,最大亮点其实在这里——它装了个1.5T四缸发动机,但不是用来直接驱动车轮的,是给电池充电的。这点我觉得挺聪明的,避免纯电续航短板变成短板+焦虑。你想,要是真用内燃机驱动,那续航长,油耗也说不准,驾驶感觉还不如纯电。所以,既然是串联增程,最大优势就是长途拉长了续航里程。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哎,增程路线也可以不错嘛。
电池容量变少了,从纯电版的87.5度掉到55.8度,约50%左右?按理说,纯电续航差不多就剩那啥了——325公里(以工信部CLTC标准)。但实际用车里,WLTP大概还在290公里左右,不算太差了。难不成,这个纯电数值其实在事实中还算能用?我自己测了一下心算:纯电自己开,也许真能跑个300出头,长途再借用增程器,续航一下就飙到1400公里?这个数字我觉得还是得打个折扣,因为油箱、车况、路况都不能太理想。
我还真翻了下笔记,纯电续航的估算——55度电打个比方,跟理想L6的35.8度比还多得多。你说,就这样用电池容量去比,实际用车体验应该更好点。特别是我问朋友:你开电车,跑长途会担心电量吗?他笑着说:短途倒还行,可长途?充个电要浪费半天,油还是靠谱。这也引出个问题:增程是不是让电车变成随时随地都能跑的工具?这种假纯电路线,说白了,就是个电油混合模型。
这么看的话,小鹏这次的鲲鹏超级增程系统听起来挺炸的。有点像是某种新能源转型的抓手。我猜它的目标用户,还是那批充电烦死了,愿意舍弃一点续航但能充满快跑的中间派。以我估算,目标售价大概在30-35万人民币?(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我没官方价格,纯猜的。)
但,说实话,市场竞争实在激烈。理想的L8都能做到300多度电,纯电续航在WLTP标准下就能跨过400公里关卡了。而零跑、问界的增程方案,也在不断优化。你让我觉得,小鹏这个增程版是不是跟他们一起拼长途耐久?而且,55度电跑325公里,这个比纯电的续航表现还算还行,是不是还得考虑电池包的品质?电池也不能太小,看得出来,55.8度电的电池技术不难,但成本可能也挺高。
销量方面,我还真不敢打包票。因为国内市场,纯电车的价格不便宜,20多万还能被接受,30万要买个增程,很多人会觉得价格高还不如买别的。反观西班牙市场,纯电版售价在4万多欧,折合人民币差不多25万左右(我估算的,没算各种税费),1200公里续航还是有吸引力,那国内是不是会截然不同?我想,也许样本少点,看看它的实际表现吧。
这让我好奇:增程版真正的爆点在哪?是不是那种能应对突发充电焦虑的魔法?还是单纯为了提升续航信心而存在?(这段又跳了点题)小鹏之前做电动车,质量和系统稳定性都还是需要时间验证的。毕竟第一次用增程,多少还是会担心会不会出问题?我还记得上次修车师傅跟我抱怨:电动车增程器,调校不对,容易断电。这也让我有点担心:小鹏这个混合系统,究竟能守得住稳字吗?
增程技术也是一个折中方案。它可能会让一些用户安心买车,不用天天担心充电问题。但问题是——,为什么市场上这么多增程车?是不是都遇到了续航焦虑?就像我老朋友说的:电池能跑多少公里,是不是跟你电池用料质量有关系。我想,他们其实都在拼那点电池质量,而且,底盘调校、发动机匹配也都很关键。这让这车在实际驾驶里,会不像理论那么完美。
在我看这车前,突然想到——它的造型其实挺年轻的,不像某些增程车那样油腻。隐藏门把手、溜背设计,造型挺酷。但是,将来,屁股那块能不能重新设计一下,更拉风点?我觉得车身拉长到4900多毫米,逛街真是无敌了。不过我身边有人调侃:虽然外形不错,能不能省点钱?我觉得还得看后续口碑和性价比。其实我自己也在琢磨,这车的1.5T增程器用料到底丰富不丰富?毕竟我昨天翻相册看到,自己家门口那辆老车的涡轮机比这个还大。
算了,能跑到1400公里的故事,其实还是挺吸引人的。毕竟,不用为充电找地方、怕突然断电,长途自驾的困扰少了不少。真要买,应该会考虑到维护、油耗、还有后续折旧。尤其是我猜测:假设涨到每升8块,油耗0.6升/公里(有点夸张,估算一下),每百公里油钱大概要48块左右——这个专门算一下,心里就平衡点变得模糊了。
小鹏G6增程版的出现,仿佛又让这个市场活色生香。最后还能不能站稳脚跟,还要看它自己拼的劲头。问一下自己:你真觉得,续航长、充电慢的痛点能彻底解决?还是说,未来汽车的核心还是那么几件事——快充、稳定的电池、好的油耗表现?这可能是我最一直思考的问题。
啊,对了,最后还想问:你觉得,这个价格区间,真的会有人买账?还是说,还得看它后续的市场表现和口碑?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