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万买激光雷达纯电车,配置拉满,续航650公里,实用性和科技感兼顾,性价比高令人心动
具体来说,我一直觉得现在买车,特别是一线城市上班族,选车的关键其实挺简单——预算在10到15万,然后想找个既能满足日常通勤,又不差体验感的。你说别的配色、别的品牌,我倒没有太多偏见,但这两年,科技配置和续航,真是越追越难。有次我朋友问我:你看这台车,续航能跑几百公里?配备激光雷达是个啥概念?我当时还笑了:激光雷达在预算里?基本上得至少超15万才能装上。但零跑 B01 2025款提出来的这波,打破了我之前的预想。
说实话,这车让我第一眼就觉得:配置挺诚恳。定价11.98万,把激光雷达、650公里续航和大屏一起打包。如果不是我熟悉行业的码农角度,真以为这价格店里砍价都不多。你知道?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绝大多数同价位的车,要么续航只有350-400公里,要么配置差,或者连个激光雷达都没有,还指望自动驾驶加个补丁,感觉还心存幻想。
这款车的外观,走的年轻、细节都很到位。我这人不喜欢太花哨的车型,但它的前脸挺干净。封闭式大嘴,铺满的镀铬线条,配上贯穿式灯带,白天站在街上,确实是线条流动的感觉。晚上灯亮起来,流水流动的效果让人想起那些高级品牌的科技感,反而感觉 Identification 还是挺用心的,这样的灯光,让人一天心情都调亮了。
还有一句话,突然跑题——其实我还挺喜欢那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你没试过吧?你只要走近,门把自动弹出,关门后也和车身一体,几乎看不出来。洗车的时候还省事,不会蒙圈:哎,这车怎么又刮到门了。你们家洗车师傅还会刮车?我朋友笑着问。其实我觉得这个设计,很符合我这种懒人,自然简约也更养眼。
车身细节也是亮点。18英寸双色轮毂,搭配长长的镀铬饰条,让1米82的我坐进去,不觉得压抑。后尾大灯也是贯穿式设计,和前脸呼应,平庸的造型中带点运动感。它的颜色,诸如星河粉、幻夜蓝这些配色,都是用了金属颗粒,阳光下反光柔和,质感还真不错。我之前在停车场看实车,幻夜蓝在不同角度、光线下会微微变色——这种瞬间变色我猜可能是油漆的珠光技术,还没细想过是不是。
回到车内,第一感觉是清爽。中控台的极简风格让我不断在想:是不是得降低操作之前的心理预期?别太追求繁琐的按钮,否则会觉得难用。其实多用点手机操作,开个空调、调个导航,都比实体按键方便。方向盘包裹皮质,但握感扎实,缝线很细,冬天按了暖气,几分钟就暖脾气。触控的按钮逻辑清晰,按到感反馈到位,你不用低头看就知道有没有按到。
转向力度调校得很人性化。低速挪车、入库一族简单操作;高速行驶,稳得一匹,没有飘,很舒服。其实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没有虚晃的感觉,方向盘的指向很精准。你知道吗?我还试了个高速,遇到侧风。那会儿车身像稳当的老兵一样,没有什么明显摇晃,让我心里还挺踏实。也正因为后置后驱布局,重心低,过弯的灵敏反应也佳,几乎没有推头推尾的感觉,动力响应像是随叫随到。
这一点我还想说:像我这种在城里跑的普通用户,日常开的话,650公里的续航已足够。你(一边喝茶一边想)看数据,0-100应该在7秒左右,我猜的啦(没细想过)。我自己跑工厂附近,平均每天50公里左右,基本上一周充一次电就够。直白讲,假设电费每千瓦小时2块钱,整个使用成本也挺能接受的。
说到续航,零跑的超级热管理系统还挺厉害的。我们在北方,冬天开空调的夏天用暖气,这车的表现都还不错。有次我在10℃的天气开空调,测得续航还能达到厂标的85%,不像某些车,晴天晒一次,续航就缩水十几。充电也方便,支持快充,从30到80只要40分钟,正好估价比,比起加油还快。停车场上挂个家用充电桩,晚上插着,第二天早上基本能跑个百公里。
我一直觉得,自动驾驶辅助才是这车最大的亮点。配备27个感知元件,包括128线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算力也达到了200TOPS。你知道,以前我觉得自动驾驶只是科幻,没想到现在就这么真。高速上开辅助,车能自己保持车道居中,遇弯还带点弧度,反应还算舒服。雨天测过:线线不跳,指向依旧精准。前车减速,它会稳稳地跟上,刹车动作线性,不会突兀。
自动变道,简直不用解放天赋也能玩。打转向灯,车就会评估周围情况,确认安全后变道,还能自己主动判断空隙。停车场有个记忆泊车功能,懂我意思吧?记住我常用的几个车位,自己就能自动泊进去。新手啥也不懂,操作一样顺畅。我在想:这个智能到底关键在哪?是真的便捷,还是只是看得眼花缭乱?我也不敢多问,反正用着挺舒服。
这车最大的诚意在于配置。激光雷达、650公里续航、14.6英寸大屏、还支持快充,除了价格,基本上都照顾到了使用场景。你可能会问:这东西耐不耐用啊?对,我实际上也没有长时间验证,但我觉得,零跑的售后还挺靠谱的,毕竟专做电动车多年。未来咱们还会遇到什么技术升级?我想,或许连接、智能的深度还得再探索。
这款车的短板呢?跑题也不算,有时候觉得空间利用率还可以再优化,毕竟我试了试后排空间,还是挺够用的,但长途的时候,可能后排乘坐感受会更好点——特别是大腿托得更长些。底盘调得不错,但面对特别坑洼的路面,悬架的应对还不是那么硬核。这常识都知道的事,但我还在琢磨:买车还是要结合具体需求,不能因为配置就忽略用车场景。
哦对了,最后我还想问问你:你觉得,现在的技术到底能带给我们多大的安全感?还是说,作为普通消费者,买这类配置来的保险,更多还是一种未来感投资?这车虽说配置拉满,但刹不刹得住?还是得多试试实际驾驶,才能知道。
这车如果你是个喜欢折腾,又不想花大钱追极致的年轻人,或是家里刚装修完三口之家,想用一辆兼顾科技和实用的车——它,确实值得考虑。你心里那杆秤,挂在哪儿,可能还得自己试试,毕竟,真刀真枪,才最有发言权。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