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长城汽车半年盘点,产品亮点全解析,技术突破抢先看

最近,长城汽车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报告,这份报告让很多人看完之后,心里头有点犯嘀咕。

咱们普通人看一家公司,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车卖得多不多,钱赚得多不多。

从表面上看,长城汽车的上半年还算稳当,总共卖出去了将近57万辆车,比去年同期还多了那么一点点;营业收入也达到了923亿多,也比去年高了一点。

2025长城汽车半年盘点,产品亮点全解析,技术突破抢先看-有驾

可问题就出在这个“一点点”的背后,当你翻到利润那一页时,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

公司的净利润不增反降,下滑了超过一成,要是再把一些偶然性的、非主营业务的收入给刨掉,那剩下的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超过百分之三十六。

这就让人纳闷了,这不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出了力,没赚钱”吗?

车卖得更多了,场面也更热闹了,怎么揣进兜里的钱反而变少了呢?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市场环境太残酷,还是长城汽车自己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内部变革?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要理解长城汽车眼下的处境,我们得先看看它家的“家底”和现在的“花销”。

长城汽车现在可不是只有一个品牌单打独斗,而是手握着哈弗、魏牌、欧拉、坦克和长城皮卡这五张牌。

这就像一个大家庭,有五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要培养,都要给最好的资源,这开销自然就小不了。

这种多品牌同时运作的策略,好处是能覆盖到市场上各种不同的消费人群,从十几万的家用SUV到几十万的硬派越野,总有一款适合你。

但坏处也同样明显,那就是资源太分散了,每个品牌都需要独立的研发、营销和渠道投入,这就好比同时在好几个战场上打仗,弹药消耗自然非常惊人。

我们具体来看看这几个“孩子”上半年的表现。

哈弗,作为家里的“老大哥”,依然是销量的顶梁柱,上半年卖了超过32万辆车,稳住了基本盘。

特别是哈弗品牌里新出的“猛龙”这款车,表现非常抢眼,6月份一个月就卖了8500多辆,成了哈弗家族里增长最快的新希望。

这说明哈弗在新能源转型这条路上,已经找到了些感觉。

再看魏牌,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一直想往高端走,但走得比较辛苦。

今年上半年可以说是打了场翻身仗,销量同比暴增了七成多,这主要归功于“蓝山”和“高山”这两款新车的成功。

2025长城汽车半年盘点,产品亮点全解析,技术突破抢先看-有驾

尤其是MPV车型“高山”,在市场上异军突起,成了新晋的热门选择。

但是,这种销量的飞跃,背后是巨大的营销宣传和供应链建设成本换来的,每一辆车的增长,都伴随着高额的投入。

相比之下,主打女性市场的欧拉品牌就显得有些落寞了。

当家的“好猫”车型销量平平,上半年加起来还不到一万辆,而另外几款车更是显得有些小众,这说明欧拉的产品线可能需要进行一次比较大的调整了。

最后是硬派越野的代表——坦克品牌,它的表现一如既往地稳定和强势。

坦克300依然是这个领域的绝对王者,上半年卖了超过4万辆,展现了强大的产品生命力。

可以说,坦克品牌是目前长城汽车旗下最稳固、也最能赚钱的业务之一。

把这几个品牌的情况一综合,我们就能看明白,长城汽车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

新产品正在努力向上冲,但还没能完全形成稳定持续的盈利能力;而老产品又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汽车市场价格战打得异常激烈的环境里,像哈弗这样主攻12万元以下市场的品牌,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为了抢占市场,新车上市就得搞各种优惠活动,这无疑是牺牲了利润来换取销量。

再加上长城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还在大力建设新的销售渠道,在门店里搞智能座舱体验区,这些软硬件的投入,每一项都是实打实的成本支出。

所以,上半年“卖得多赚得少”的局面,核心原因就在于这种战略性的高投入,是为了未来而进行的必要投资,短期内的利润承压,也就在所难免。

那么,花了这么多钱,长城汽车在技术上到底有没有拿出点真东西呢?

这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毕竟在今天的汽车市场,没有核心技术是站不稳脚跟的。

从上半年的新车来看,长城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发力:一个是智能化,另一个是电动化。

在智能化方面,长城主推的是自家的Coffee OS智能座舱系统。

2025长城汽车半年盘点,产品亮点全解析,技术突破抢先看-有驾

这套系统已经更新到了3.0版本,装在了像新款哈弗大狗这样的车上。

从功能上看,大屏幕、语音控制、手机互联这些主流功能都有,体验上也在不断进步。

但这套系统和行业顶尖的水平相比,比如华为的鸿蒙座舱,还是能感觉到一些差距。

主要是在生态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上,以及人机交互的流畅度和智能化程度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可以这么说,长城的智能座舱已经做到了“基础好用”,但距离让用户感到“惊艳和离不开”,还需要继续打磨和积累。

在电动化方面,长城汽车是两条腿走路:混动和纯电。

混动技术是长城目前的一大亮点,它的Hi4技术在性能和油耗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像哈弗猛龙、枭龙MAX这些新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套混动系统。

但问题在于,这套先进的技术目前主要还应用在中高端车型上,对于销量最大的、最亲民的紧凑型车市场,还没有完全铺开。

这就导致了它的新能源车销量虽然在增长,但还没能形成那种滚雪球式的爆发效应。

而纯电业务,则是长城目前最让人担忧的一环。

作为纯电主力的欧拉品牌之所以增长乏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平台有些老化了。

现在市面上卖得最好的欧拉好猫,其底层的技术平台还是前几年的,无论是在电池续航、驱动效率还是智能驾驶方面,相比于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平台新车型,都缺乏明显的亮点。

长城其实很早就规划了全新的纯电专属平台,但直到2025年上半年,我们还没有看到基于这些新平台打造的、能够大规模推向市场的重磅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日新月异的赛道上,技术平台的更新速度慢了半拍,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总的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长城汽车,就像一个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和蓄力的巨人。

它通过多品牌策略稳住了整体的销量规模,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掉队。

但为了适应未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战争,它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投入,这导致了公司短期利润的大幅下滑。

这笔钱花得值不值,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它推出的Coffee OS智能系统和Hi4混动技术,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被市场验证和接受,而纯电业务的推进速度,则直接关系到它能否抓住未来几年的关键机遇。

可以说,长城汽车正行走在一条充满挑战的转型之路上,眼前的阵痛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真正的考验在于,它能否尽快将这些技术投入转化为消费者认可的、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好产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