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比亚迪刀法:从245公里续航到车载冰箱,每一步都是阳谋

这世界上最让人血压飙升的,不是女神跟你说“你是个好人”,而是你刚原价买的旗舰机,转头官方就给你来个“青春版”,配置升级,价格还骨折。你感觉自己不像个尊贵的首批用户,更像个付费公测的怨种。

恭喜,现在这股“等等党永远胜利”的妖风,终于从数码圈刮到了汽车圈,而且玩得更花了。主角,依然是那个让所有同行都睡不着觉的男人,比亚迪。

最近的消息是,比亚迪的带头大哥“汉”,要出一个新的DM-i版本,纯电续航直接给你干到245公里。这是什么概念?现在卖得最好的125公里版本,在它面前就是个弟弟。更骚的是,定位更高、价格贵了五万多的汉DM-p战神版,纯电续航也就200公里。

这操作属实是把人看傻了。

大哥被小弟超越了?

自家兄弟左右互搏?

这叫什么,这叫精准的刀法,把每一个价格带的潜在用户都算计得明明白白,顺便把老车主的心窝子踹上两脚。

拆解比亚迪刀法:从245公里续航到车载冰箱,每一步都是阳谋-有驾

我们先用第一性原理问一句,比亚迪为啥非得这么干?它不这么干会死吗?

答案是,可能真的会。

别看比亚迪现在月销近40万,一副龙王驾到的样子,但内里的焦虑比谁都清楚。作为曾经的旗舰,汉的销量早就没了当年的勇猛,从月销两三万的神坛,跌到了如今的几千辆。这就像一部连载漫画的主角,突然人气投票被配角反超,作者能不急吗?必须得加戏。

拆解比亚迪刀法:从245公里续航到车载冰箱,每一步都是阳谋-有驾

加什么戏?直接降价?太伤品牌,也伤了老车主的心。出个全新换代?研发周期太长,市场不等人。所以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搞一个“增配升级版”,用一个看似全新的产品,去打一个“次级旗舰”的市场。

这个245公里的新汉,就是这么个玩意儿。它的存在,本质上是一场精密的商业手术。

手术的对象,是那些想买汉,但觉得125公里纯电续航有点短,又够不着200公里高配版的中间派。比亚迪把选择题给你做得明明白白:加两万,续航给你翻一倍,你干不干?大部分人的钱包都会诚实地喊出:“干!”

拆解比亚迪刀法:从245公里续航到车载冰箱,每一步都是阳谋-有驾

这就是商战的本质,它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高大上,动不动就是颠覆式创新。更多时候,它就是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的拳头能砸穿钢板,而是谁更会抓对手的节奏,在对手喘气的空档,给他一记精准的闷拳。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就是这么个贴身肉搏的修罗场,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比亚迪这记闷拳,打的是所有同价位的对手,也顺便蹭了自家大哥一下。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新汉不光加续航,还给你上了车载冰箱。

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冰箱、彩电、大沙发”里的冰箱。这个配置,以前是高端MPV和几十万豪车的专属,现在直接下放到了二十万级别的轿车上。

很多人觉得这是“歪门邪道”,车就该有个车的样子,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干嘛?

朋友,格局小了。当一个行业卷到极致的时候,比拼的就不再是核心参数了。当大家的续航、加速、底盘都大差不差的时候,你怎么让用户选你?答案是,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痒点”。车载冰箱,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痒点”。

它就像一份体检报告,大家的基础项目都差不多,血压心率都正常,突然有个人说,我的报告是P过的,皮肤美白了,皱纹拉平了,看着就是比你爽。车载冰箱就是这个“P图”功能,它解决的不是“能不能开”的刚需,而是“开得爽不爽”的增量价值。

拆解比亚迪刀法:从245公里续航到车载冰箱,每一步都是阳谋-有驾

夏天给你冰阔乐,冬天给你热奶茶,周末露营直接变身移动小卖部。这种“喂到嘴里”的体验,一旦习惯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比亚迪这是在用互联网的产品经理思维造车,通过创造新的使用场景,来定义新的产品价值。这种“快种快收”的打法,让那些还在纠结发动机参数的传统车企,连抄作业都找不到重点。

当然,这种操作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逻辑巨变。

以前的汽车是工业品,讲究的是稳定、耐用、传承。现在的汽车是电子消费品,讲究的是快速迭代、体验为王、流量至上。

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车企发布会越来越像手机发布会,不跟你聊三大件,而是跟你聊算力、聊屏幕、聊生态。老车主成了“韭菜”的代名词,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今天买的车,明天会不会就被一个续航更长、配置更高、价格还更便宜的“青春版”给背刺。

这合理吗?

不合理。

但这是市场。

残酷又真实。

比亚迪这波操作,看似是汉的内战,实则是对整个市场的一次饱和式攻击。它用一个无法拒绝的“产品力怪兽”,把选择权彻底交给了消费者,同时也把难题甩给了所有对手:你们跟不跟?

拆解比亚迪刀法:从245公里续航到车载冰箱,每一步都是阳谋-有驾

跟,意味着你的产品线要重构,成本要重算,老用户要安抚。不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比亚-迪把这个细分市场的用户全部吸走。

这就是阳谋。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看清这场游戏,心态就能放平。在这样一个“瞎积薄发”和“疯狂内卷”并存的时代,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座驾”已经是个伪命题。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预算范围内,找到那个最能满足你当下需求,并且让你觉得“值”的产品。

至于那个车载冰箱,坏了修起来贵不贵?至于那个245公里的续航,到了冬天会不会打对折?这些问题,在“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的消费真理面前,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毕竟,成年人的快乐,有时候就是这么朴实无华。比如,在堵车的晚高峰,从车载冰箱里拿出一罐冰镇可乐,听着隔壁车主羡慕的叹气声,那一刻,感觉这车买得真值。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