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长沙那个万家丽搞了个“名车美学馆”,我朋友圈里做设计的小布尔乔亚们跟被下了降头一样,集体去朝圣。发的照片那叫一个仙雾缭绕,什么宾利的线条配丝绒背景,什么红旗的纹样搭非遗剪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美术馆在搞行为艺术,主题是《工业垃圾的自我救赎》。
这事儿就很魔幻。在整个车圈已经杀到刺刀见红,连底裤都不要了,开始互相比谁先“成盒”的2024年,居然还有人一本正经地跟你聊“美学”。这就好比两军阵前,大家都在互扔压缩毛巾,就等着吸水爆炸把对方炸上天,突然有一个哥们从阵地里站起来,开始朗诵莎士比亚。你都分不清他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渡劫的。太阳看了都得一个趔趄。
但你得佩服他们,这帮人是真的开窍了,悟了。他们深刻地洞察到一个真理:当物理层面的竞争已经进入掀桌子模式,唯一的出路,就是升维,去搞玄学。
什么叫玄学?朋友,你看那个宾利展区,哦不,现在应该叫“宾利美学蛊场”,他们不跟你聊W12发动机有多猛,不跟你吹百公里加速几秒,人家递给你一本“美学手册”,教你怎么找“黄金分割点”,怎么欣赏车漆在不同光线下的“色泽变化”。这一套操作下来,你都不好意思问这车优惠几个点,因为问了就显得你很俗,你的灵魂配不上这台车的艺术气息。这就是品牌玄学的终极奥义,奔驰天天琢磨的就是这个,没想到被一个购物中心给整明白了。典中典。
他们还搞了个“家居+汽车”的场景式搭配。北欧风客厅旁边停个Smart,新中式茶室边上摆台红旗。这操作骚不骚?太骚了。它直接绕过了你脑子里那个负责计算性价比的CPU,去精准打击你那个负责做梦的GPU。让你产生一种“我买了这台车,我的家就能变得跟样板间一样高级”的幻觉。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任意门,让你瞬间从逼仄的现实,跃迁到精心布置的楚门的世界里。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对此的理解只有八个字:不务正业,但是高级。因为我真的经历过那个为了省两千块钱,跑遍全城四家4S店,跟销售磨到口吐白沫的年代。那时候我们选车,唯一的“美学”就是配置单上那一排排的“●”,谁的黑点多,谁就美。现在这帮人告诉你,黑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家沙发的颜色和车身颜色搭不搭。坏了菜了,消费主义的镰刀,连审美都不放过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选车比作修仙渡劫,可能有点太看得起现在的车企了。他们哪有那么悲壮,他们只是单纯地想多卖几台车而已。
当然,所有这些花里胡哨的“美学”表演,最终都必须落到一个最实在的点上,不然就是空中楼阁。是什么?诶,是价格。你看,销售顾问最后还是不装了,摊牌了:“比亚迪直降1.8万,红旗送全年保养。”朋友那台Smart,里外里便宜了小两万。
看到没,这才是整场“美学盛宴”真正的硬菜。前面所有的艺术展、黄金分割点、家居搭配,都是前戏,是价值998的开胃小菜,就是为了最后这一下“价格暴击”做铺垫。如果没有这个折扣,那所有的“美学”都是狗屁,但有了这个折扣,那前面的所有“美学”就都成了“品牌溢价”和“超值体验”。一瞬间,买车这个行为,就从冰冷的交易,变成了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熏陶。这逻辑闭环,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
加大加大加大。这种模式必须加大。它本质上,是对当前车圈“黑暗森林”法则的一次反叛,或者说,一次鸡贼的绕行。当所有人都挤在独木桥上,用价格战这把最钝的刀,互相捅得鲜血淋漓的时候。万家丽这种玩法,相当于直接开了个传送阵,把一部分还在犹豫的客户,直接传送到了一个看起来很体面的“艺术空间”里。在这里,你不用关心隔壁老王是不是比你便宜了五百块,你只需要关心你的品味。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很多时候,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占了便宜”的感觉。用逛艺术展的方式,顺便买个车,还拿到了不错的折扣,这种“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满足感,是单纯的降价给不了的。讲真,我那个做设计的朋友,当场交了意向金,那个兴奋劲儿,就好像他不是买了个车,而是刚在苏富比拍下了一件艺术品。
所以你看,这事的本质,不是什么美学不美学。它的核心是,在一个人人都发疯的市场里,如何让自己疯得比较有格调。别的车企是自爆式袭击,恨不得“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而这种商场里的玩法,则是给你搭一个金钟罩铁布衫,让你在里面优雅地挑选武器,外面打生打死,炮火连天,你在这里喝着茶,听着音乐,顺便就把合同给签了。
就问你怕不怕?你以为你是在逛商场,结果顺便买了台车。你以为你是在买车,结果顺便提升了审美。它把一个低频、重决策的痛苦过程,伪装成了一个高频、轻松的休闲娱乐。这简直就是商业上的降维打击。
最后,所有的美学,所有的畅快,所有的故事,都指向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车,真的越来越像快消品了。当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于芯片算力,而在于能不能躲开路边逆行的老头乐时;当汽车的价值不在于三大件,而在于屏幕够不够大、沙发够不够软时。我们就该明白,汽车的“工具”属性正在被无限削弱,而它的“玩具”和“情绪”属性正在被无限放大。
所以,别嘲笑什么“名车美学馆”了,这可能就是未来的雏形。当所有人都卷不动价格的时候,就只能开始卷情绪,卷体验,卷玄学。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而我们这些消费者,能做的就是,一边欣赏着他们的表演,一边冷静地问一句:
“所以,还能再便宜点吗?”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