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项公安交管改革措施明起实施:破解群众办事堵点

7项公安交管改革措施明起实施:全流程数字化赋能,破解群众办事堵点

一、核心改革措施详解

1. 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

内容:通过“交管12123”APP实现购车、购险、缴税、选号、上牌全流程线上办理。车企与公安交管部门信息联网,实现“新车预查验”,群众无需到车管所验车,牌证直接邮寄到家。

数据支撑:已与30余家车企、税务及保险部门联网,试点城市(如重庆)新车上牌时间从半天压缩至30分钟,材料提交量减少1亿份/年。

实施范围:全国推广,纯进口车暂不适用。

2. 网上办理解除机动车抵押登记

内容:通过“交管12123”APP或短信提醒,实现与金融机构信息联网核查,无需到窗口即可完成抵押解除。

优势:减少群众往返银行与车管所的次数,提升办理效率。

3. 网上补换领机动车登记证书

内容:机动车登记证书灭失、丢失或损毁时,通过“交管12123”APP申请补换领,系统自动核查信息,无需提交纸质材料。

影响:解决群众因材料缺失导致的“反复跑”问题。

4. 机动车转籍信息网上转递

内容:推行机动车档案电子化,转籍时无需回迁出地验车和提取纸质档案,直接在迁入地办理。

效果:转籍时间从3天缩短至1小时,跨省通办率达100%。

5. 驾驶人考试业务便利化

内容:允许通过“交管12123”APP提前一天取消考试或变更准驾车型,提升考试安排的灵活性。

背景:解决考生因突发情况无法按时参考的问题。

6. 网上申请校车驾驶资格

内容:通过“交管12123”APP申请校车驾驶资格,免提交纸质材料,系统联网核查申请人资质,符合条件者邮寄驾驶证。

意义:规范校车驾驶人管理,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7. 大件运输车辆临时号牌网上办理

内容:企业通过“交管12123”APP为已申领过临牌的大件运输车辆再次申领,无需纸质材料,服务物流降本增效。

案例:年节省企业办事成本超10亿元。

二、实施原因深度剖析

1. 回应民生需求,破解“办事难”痛点

数据驱动: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驾驶人5.5亿人,传统线下模式面临“环节多、材料繁、耗时长”问题。例如,新车上牌需往返税务、保险、车管所等多部门,群众年均提交材料超40亿份。

改革逻辑:通过“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实现“三个便利”:材料电子化转递减少1亿份/年,线上办理时间压缩至30分钟,环节从“多部门跑”变为“一网通办”。

2. 政策协同与数字赋能

顶层设计: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决策部署,公安部联合工信部、税务总局、金融监管部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技术支撑:“交管12123”APP用户超5.9亿,日均访问量2700万人次,成为全国统一的线上服务平台。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电子证照跨部门互认,如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在交通违法处理、保险理赔等场景应用。

3.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汽车消费

产业联动:服务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如新能源车专用号牌推广、二手车交易便利化措施,助力汽车流通消费。

经济效应:改革预计每年减少群众办事成本超千亿元,激发汽车市场活力。例如,重庆试点后新车上牌线上办理率超90%,满意度提升至95%。

4. 治理模式转型与共治格局构建

机制创新:推行“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整合警企、警邮、警保合作,3万余家4S店、邮政网点、保险公司代办交管业务,形成“15分钟服务圈”。

法治保障:修订《机动车登记规定》等10余部规章,建立制度支撑体系,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运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