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在11月1日公告里提到,荷兰总部拖欠东莞工厂10亿的货款,竟然还单方面停供。这事儿不仅是普通的商业纷争,背后似乎还藏着政府的影子。荷兰方面在10月29日也出声,说是因为中国那边拒付,才导致停供。不过,这到底是谁对谁错,外人不好判断,但供应链真的是被截断了。
全球汽车圈瞬间就紧绷了弦,原因很简单,安世的这款产品是车规级芯片,关系到行车安全,别看普通芯片,这个级别的稳定性可是非同小可。像丰田、大众、通用这些大厂都在用它供货,一旦断供,可能会影响数百万辆的产量,损失得上百亿美金。芯片荒刚刚散去没多久,现在又闹这个,车厂们得赶紧急刹车,找备用的货源,要不然真得出大事。
中方一点都不慌,立马开始护盘。安世中国方面表示,他们早就有本土晶圆的备用方案,像杭州士兰微、无锡新洁能、扬州扬杰科技这些企业,都能顶上去。近年来,这些公司发展迅速,技术水平提升了,在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方面实力不俗,产品还获得了国际车企的认可,产能也是充足的。中国的晶圆月产能在全球排前三,两年内新厂都能投产,成熟的工艺不成问题。11月1日,商务部还发出了出口豁免通知,对符合条件的产品予以放行,这也算给合作留了一线空间。
荷兰方面没领情,仍在坚持执行限制措施。11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通报,直指荷兰的举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责任完全在荷兰方面,还强调会维护国内企业的利益。安世中国方面再次表示,目前库存充足,可以支撑到年底,确保客户的交付不会受影响。国内企业趁机崛起,订单增加,市场的认可度也有所提升。这几年中国在半导体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人才引进这些政策措施让产业链变得越来越完整。
荷兰一直是ASML的发源地,光刻机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他们家能造出来。最近跟美国联手限制中国技术,目的明显,但中国市场对ASML的销售额占了20%左右,一旦中方采取反制措施,比如查合规啥的,荷兰公司就难受了。中国掌握稀土、锂等关键原材料,还能用这些资源进行间接制约。事情逐渐演变成中荷之间的科技博弈,荷兰想阻碍中国半导体的进步,可低估了中国的韧劲和应变能力。
11月5日,美国宣布暂停相关附属规则一年,这让安世暂时松了一口气,不过荷兰政府还是卡着战略决策的审批,时间最长能拖到一年。中国方面可能会冻结荷兰在华的资产,作为反制措施。根据WTO规则,中方有权提交相关申诉,指出荷兰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全球供应链相当讲究互通互联,走单边的套路只会 self-destruction。荷兰作为开放经济国家的形象受损,失去中国市场从长远来看其实不划算。
安世事件一揭露半导体产业链的脆弱性,地缘政治的影响也变得更明显。欧美国家在推动“去风险化”,试图联合起来限制中国,但中国在成熟制造、封测,以及终端应用方面已经搭建出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到2030年,亚太地区的晶圆产能将占到全球的60%,而中国的贡献最大。这次风波对中国来说,也算是一种压力考验,促使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同时吸引那些想规避风险的厂商进行合作。
荷兰的做法就像“得不到就狠狠搞”,但结果反而毁了自己。中国保持冷静,用合理、合情、合理的方法反击,表现出对国际规则的尊重。虽然事情还在发酵,但结局已经很清楚:中国不会退缩,国内企业借此机会迎头赶上。荷兰要继续硬碰硬,只会越陷越深。国际竞争靠实力来说话,合作比对抗更靠谱。
在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别让政治因素左右经贸关系。安世原本是合作互利的典范,如今闹成这个样子,损失的可是全球产业的稳定。中国半导体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摆脱依赖进口,实力增强,成果逐步显现。荷兰政府的激进行动,不但没达到目标,反倒暴露出不少短板。在芯片竞争愈发激烈的局面下,一些国家的阵营化和政治化趋势明显,而中国积极护盘,体现出负责任的态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