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员抛弃特斯拉,8年最低市场份额背后,是谁真正抛弃了谁?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凯利最近做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他卖掉了自己的特斯拉电动车,购买了一辆由美国工会生产的雪佛兰Tahoe燃油车。这位参议员直言不讳地表示:“当我购买这辆车时,绝对没想过它会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他解释说,这辆电动车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他马斯克和特朗普对国家的负面影响。

美国参议员抛弃特斯拉,8年最低市场份额背后,是谁真正抛弃了谁?-有驾

凯利的举动并非孤例。

研究公司考克斯汽车的数据显示,2025年8月,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降至38%,这是自2017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曾经占据美国电动车市场超80%的份额相比,特斯拉失去了“半壁江山”。

这种下滑趋势从去年就开始显现。

2023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从2022年同期的59.3%降至49.7%,首次跌破50%大关。到2024年,下滑趋势更加明显:7月特斯拉市场份额从6月的48.7%降至42%,8月则直接跌破40%。

就连特斯拉的“大本营”加州也出现了背叛。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加州的电动车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55.5%骤降至43.9%。加州电动车整体销量增长35%时,特斯拉的注册量逆势下滑15%。

美国参议员抛弃特斯拉,8年最低市场份额背后,是谁真正抛弃了谁?-有驾

产品线老化是特斯拉面临的首要问题。

Model 3和Model Y作为主力车型已上市多年,缺乏重大升级。当中国车企以18个月的研发周期不断推出新车型时,特斯拉车内仿佛“祖传”的内饰、听不懂话的车机系统和不合理的导航规划成了用户吐槽的重灾区。

马斯克的政治倾向引发的品牌形象争议同样不可忽视。

2025年3月,美国及欧洲各国都爆发了抗议活动,“反马斯克”的情绪空前高涨,不买特斯拉成了民众表达抗议的一个共同举动。加州新车经销商协会报告指出,约12%的潜在买家因“品牌形象争议”转向其他品牌。43%的用户直言因马斯克而拒绝购买特斯拉。

政策变化同样带来冲击。

共和党税收和支出法案取消了购买或租赁新电动汽车的7500美元税收抵免政策,这对特斯拉而言是一个明显的负面影响。

美国消费者不仅是不对特斯拉感兴趣了,对所有电动汽车的热情都在减弱。2023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飙升49%,达到创纪录的120万辆。到了2024年,增长率迅速放缓至8%。

2025年第二季度电动汽车销量更是下降了6.3%,美国上半年电动汽车销量仅增长1.5%,至60.71万辆。对比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美国还不及中国的十分之一。

美国参议员抛弃特斯拉,8年最低市场份额背后,是谁真正抛弃了谁?-有驾

《美国汽车协会》2025年3月的调查显示,仅有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可能”或“非常有可能”购买纯电动车,2022年时这个数字还是25%。,高达63%的人称“不太可能”或“完全不可能”考虑购买电动汽车。

面对美国市场的萎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战略。

2025年8月,特斯拉在中国推出特供车型Model Y L,这款六座豪华纯电SUV定价33.9万元,迎合了国人普遍买大不买小的心理。

特斯拉还同步优化其产品价格体系。

9月1日起,配备830公里续航的Model 3车型售价下调1万元,原价26.95万元调整为25.95万元。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特斯拉8月在华批发销量达到83,192辆,环比增长22.55%,创下今年单月最佳销量纪录。

对于受到美国家庭用户需要的六座SUV,马斯克基本上否决了在美国市场销售Model Y L的可能,称“考虑到美国自动驾驶的出现,可能永远不会生产”。

美国参议员抛弃特斯拉,8年最低市场份额背后,是谁真正抛弃了谁?-有驾

当其他车企都在用优惠举措吸引消费者,抢夺市场“最后的红利”时,特斯拉并没有加大优惠力度去讨好美国消费者。

7月数据显示,现代、本田、起亚和丰田等品牌,凭借超出特斯拉的优惠策略,其电动汽车销量增幅在60%至120%之间。

这种战略上的差别,印证了在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缓慢的现实下,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越发加重。

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线昼夜不息,以191,720辆的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占特斯拉全球产量的47%。

不单是美国,欧洲市场也“不顶用”了。2025年5月,特斯拉在欧盟的新车注册量仅有8729辆,同比锐减40.5%,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跌至1.2%。

美国参议员抛弃特斯拉,8年最低市场份额背后,是谁真正抛弃了谁?-有驾

特斯拉在中国和美国市场讲述着两个不同的故事,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依然以卖车为重心;在美国市场,特斯拉则从造车转向了以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为重点的人工智能。

马斯克刚在美国推进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就遭遇了特朗普的背刺,电动汽车补贴取消,会让特斯拉利润下滑,汽车智能化转型计划面临冲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