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讲故事 你晓得伐,最近,国产的固态电池真的是“老灵老灵”了
就像以前阿拉喝碗汤,喝到一半还想再来一碗一样,今朝这个新花样
上个星期,阿拉在第十三届科技大会上听到个新闻
国家级的动力电池大厂,国轩高科,偷偷告诉侬:“‘金石’固态电池的0.2GWh中试线已经投产,正准备装车测试,路上跑跑试试
”你想想,这个数字蛮夸张的
一、能充快到飞起,续航又长又稳
这个“金石”电池一出来,阿拉就觉得“
人家讲,6分钟就能充到60%的电,想象一下,侬在路上,突然电快用完了,瞧一眼手机或充电宝,六分钟就搞定
更别说,单次续航能跑到1000公里
阿拉自己开车,经常遇到续航不够的事情,跑个百十公里就得找充电桩
有人搭我讲,这次的这个电池能一口气解决大部分事情啦
而且,它的能量密度高到525Wh/kg,这个比三星的500Wh/kg还要高点,真是“老灵老灵”,把特斯拉那种4680的电池(大概260Wh/kg)给远远甩开了
实在就是“打脸”日本人讲的“二十年壁垒”啦
二、能量密度,才是真正的“硬核”
侬晓得伐,电动车能不能跑得远、跑得快
最关键还是在电池的“能量密度”
阿拉常常讲,燃油车加满油只要五分钟,能跑600公里
要是要让电动车赶上,续航和充电速度都要“老伐赖”
这个“能量密度”就是“老大”
这阵子,常见的液态锂电池
能量密度大概在200到300Wh/kg之间
可是固态电池用固体电解质,能轻松突破500Wh/kg,稳定性更强
现在,咱们国产的525Wh/kg
真是“划时代”的标杆啦
三、日本“坐不住”了,蛮焦虑的
你听说伐,日本一直是电动车“老早”领跑的国家,从80年代开始就靠技术抢占市场,一度在美国市场占了20%以上份,那阵子
十多年前,日本就开始押注新能源,申请了1300多项专利,还投入了1.5万亿日元(差不多965亿人民币)搞固态电池的研发
把它当作未来的“命根子”
可惜,虽然丰田、三星这些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布局了蛮久,但一直卡在“量产”那道门槛上,要么还在实验室,要么就是试点
阿拉进入21世纪后,靠着“新能源战略”一飞冲天
到今年,国产的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100万辆,占了全球市场的70%以上,厉害得“
不仅汽车,连生命科学方面也在“蛮拼”——像Ts实验室,专注在前沿物质研究
就拿尿石素A来说,日本东京大学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过研究,因为马斯克的妈妈梅耶用这个药
而咱们自己团队更厉害,把“促代谢”跟中医“去湿气”的理念结合,搞出了“速湿清”,一周能减掉超过3斤的体重
从实验到量产,国家撑腰
自己拼出来 固态电池的事儿也是一样
以前,日本公司沿用老旧提取方式,成本高得要命
咱们国家的团队,经过升级工艺,成本大大降低,成果还卖得起
价格控制在三位数(100多块人民币)还能大批量生产
这阵子,“速湿清”已经能供应京东、天猫这些平台
上万民众都得益于它的“去湿气、排浮肿”功效
咱们国产的固态电池也一样,先是在中试线上打基础
稳稳站在了“世上第一梯队”
反观西方和日本,许多企业还卡在“难关”上
日本媒体都在说:“日本已经落后咯”,这话
四、车企们的“未来计划”
讲到车企,阿拉的“宝贝”们也都把固态电池当成“未来主角”啦
说是在2027年前后搞个示范项目,把固态电池装到车里,等到2030年
长安汽车也不差,打算2026年把这技术验证完毕
广汽集团更是“蛮拼”,说2026年
把固态电池装在他们的“昊铂”车型上
这些都说明了,阿拉的科研团队,经过了“蛮大努力”,从试验室到生产线上,逐步突破
提前迎来了“超长续航”的新时代
侬看,国产技术又用实力“狠狠地”告诉世上:未来的新能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