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汽车全新规划发布,重庆车友实测续航表现
7月的重庆,热得让人脑壳发懵。那天刚好碰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挂牌成立,说是继一汽、东风之后的第三家央企大块头。其实我原本没太在意,直到群里有个老同学突然问:“你晓不晓得深蓝要出啥新花样了?”这才发现,深蓝汽车这回真有点意思。
说起深蓝,我身边用的人还不少。前两年隔壁老王就换了台S07,每次下楼扔垃圾都能听见他跟别人吹牛,说自己开的是“央企新能源销冠”。后来我才明白,这称号不是随口编的,人家确实在销量榜上杠杠地排第一,还说2024年就已经盈利了。我记得那会儿大家都以为新能源品牌亏钱是常态,他居然反着来。
再聊到挂牌当天,其实圈子里传言早飞满天,有人还特意去打听沟通会内容。据说朱华荣和邓承浩都提到了后面几年的发展规划,让不少车主心头一热。有趣的是,这次不仅仅是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自从去年泰国国际车展亮相海外品牌DEEPAL以后,现在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他们的影子。小区微信群还有人在挪威留学,说当地路上已经能看到S07跑起来,“中国造”这四个字显眼极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新成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对旗下品牌可不是只喊口号那么简单。从研发、生产到资金人才,各种资源倾斜下来,不少业内师傅私底下讲:等于给深蓝加装了一副铁骨架。“以后修配件估计更方便咯。”我们修理铺张师傅每次谈及这些新势力,总爱唠叨一句:“零部件供应链稳当,比以前那些杂牌强多咯。”
顺便插一句冷门配置,小区那个李姐吐槽过她S05冬天自动空调反应慢,有时候外面零下几度,她坐进去总觉得预热不够快。我拿着说明书翻半天,也没找到解决法子,只好劝她多穿点衣服。不过今年8月1日要上的620km长续航版,据销售顺嘴透露,好像针对低温工况优化过电池管理系统,还搭载了一套新的座舱加热方案。不知道实际体验咋样,到时候等李姐换新款,再蹭一次试驾感受一下。
另外值得八卦的是,这回他们居然要首发3nm芯片车型L06。这玩意据说算力贼高,用来搞智能驾驶辅助比以前流畅很多。有群友自测过上一代智驾功能,在城市高架遇到连续变道时偶尔会“短暂愣神”,希望升级芯片后别再闹乌龙。当然啦,这些黑科技也带来了维修成本的新问题——去年有人撞坏前雷达模块,被告知只能整套更换,不单卖小零件,“价格肉疼”成了微信群里的梗。
关于养护细节,其实新能源车最怕电池衰减。维修铺陈技师分享过一个真实事故:一辆早期批次S07因为长期快充导致部分电芯膨胀,最后不得不整体更换模组。他建议大家尽量交替使用慢充与快充,并且定期做BMS检测,否则三五年后可能掉坑里爬不出来。这事儿听起来琐碎,但真遇上谁也不好受,所以现在好多老司机都会主动去做保养记录备查。
国外市场方面,今年5月泰国罗勇工厂投产右舵版S05,是第一次把国产新能源整车直接送进海外本地生产线。一位曾经驻厂的小哥悄悄告诉我,他们那边对漆面瑕疵要求特别严,有辆试制样品因为尾灯缝隙超标被退货返工。“出口标准就是刁钻!”他说。所以虽然现在欧洲、中南美、东南亚各地都有卖,但售后体系搭建速度其实跟不上销量扩张步伐,经常有外贸同行抱怨配件周期太久。这也是成长中的烦恼吧,不过据官方消息2025年目标是90多个国家覆盖,到2030年争取38万辆海外销量,那压力可想而知喽!
至于未来几年规划,从沟通会上放出的风声来看,新车型数量很吓人——五年内30款主流或差异化产品陆续上市,一句话总结就是啥细分市场都想占个位。但圈内朋友提醒我,现在卷技术归卷技术,要是真正做到用户体验提升,比如OTA升级稳定性、远程诊断准确率,还有售后服务响应速度这些“看不到的数据”,才算硬实力提升。不然光靠参数吹牛皮,很容易被挑刺。
最近还有段趣事:楼下洗车店老板抱怨最近接待越来越多深蓝的新手司机,说他们普遍喜欢用自动泊车功能,可惜停车场环境复杂,经常出现识别失败卡半道尴尬场景。他嘀咕:“智能归智能,该动手还是动手!”倒也是句大实话,高科技终究只是辅助工具嘛。
最后补一句,上周末邻居聚餐喝酒时,又有人讨论起二手残值问题。有经验的人提醒,目前央企背景加持确实让保值率看涨,但毕竟更新迭代太快,两三年前买入老款,如今转手价难免缩水。不过相比某些自主小众品牌总体还是稳妥许多,就是手续繁琐点,需要提前准备齐全资料,不然交易流程拖沓容易误事……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