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车圈被一场“小学生式吵架”刷屏了——吉利星愿和比亚迪海鸥的4月销量之争火药味十足。
吉利星愿高调宣布“4月卖出36119辆,登顶全品类销冠”,比亚迪海鸥立刻回怼:“我卖42750辆,你作弊!”
吃瓜群众懵了:懂车帝、易车上的数据明明显示海鸥只卖了34005辆,比亚迪这多出来的8700多辆难道是“变魔术”吗?
这场口水战的关键点在于数据统计的“双标”。
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显示,吉利星愿以36119辆的成绩稳居4月小型电动车销量榜首,而比亚迪海鸥则以34005辆紧随其后。
但比亚迪坚持自家数据包含出口销量,强调“海外订单也是真金白银”。
网友调侃:“原来吵架也能吵出国际范儿!”
这场看似幼稚的“销量互撕”,其实暴露了国产新能源车竞争的三个真相:1. 数据背后藏着“小心机”:车企晒数据时,总爱挑对自己有利的“角度”。
比如吉利星愿强调“全品类销冠”,比亚迪海鸥则搬出“出口量”当挡箭牌。
这就像考试排名,有人按总分算,有人单科称王,谁都没错,但消费者得擦亮眼睛看清门道。
2. 10万级小车的“内卷天花板”:星愿和海鸥的厮杀,本质上是国产车技术进步的缩影。
星愿用独立悬挂、2650mm轴距打空间牌,海鸥靠高速领航功能拼智能化,两车价格相差不过几千块,却逼得对方不断升级——最终受益的是咱老百姓。
3. “较真”的国产车,比合资车可爱多了:放五年前,谁能想到国产车会因为“谁多卖了几千台”争得面红耳赤?
这种较真恰恰说明,国产车已经不再是“凑合能用”的代名词,而是有了对标甚至超越外资品牌的底气。
这场销量罗生门,看似是两家车企的“面子之争”,实则是中国新能源車崛起的一生动注脚。
当吉利和比亚迪为了几千辆的差距较真时,合资品牌可能正在角落里默默流泪。
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妨乐见其成——毕竟,只有神仙打架,凡人才能捡便宜!
你更看好“萌系战神”星愿,还是“出口大佬”海鸥?
评论区聊聊,点赞过千,下期深扒这两款車子的‘暗藏杀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