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乘高铁东风,奔赴发展新程

在四川盆地中部,有一座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小城——乐至。这片土地上,陈毅元帅的故事代代相传,滋养着一方百姓。如今,随着成达万高铁与成渝中线高铁的建设,乐至即将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大步迈入高铁时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乐至:乘高铁东风,奔赴发展新程-有驾

成达万高铁与成渝中线高铁在乐至交汇设站,这一交通格局的重大变革,彻底改写了乐至的发展轨迹。站在乐至高铁站特大桥建设项目现场,能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挖掘机挥舞着长臂,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们专注地进行焊接、浇筑,奏响一曲激昂的建设乐章。乐至车站特大桥设计全长4581.73米,含现浇梁92跨,预制梁110孔,其毗邻的乐至站更是成达万高铁全线唯一一座站台建在桥上的车站,同时也是两条高铁双线共用的车站,总规模为4台8线 。乘客检票进站后可直接上桥进入站台上车,并能通过站房实现上下层站台换乘,计划于2025年建成。建成后,乐至至成都仅需20分钟,至重庆1小时内,这将极大缩短乐至与周边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使其加速融入成渝“双核”经济圈。

高铁时代的到来,为乐至带来了多维度的发展机遇。从经济层面来看,高铁将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的快速流通,成为拉动乐至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过去,受限于交通条件,乐至在招商引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许多企业因交通不便而望而却步。如今,随着高铁时代的临近,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一品天下·乐至城市会客厅、星奥购物广场等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投资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乐至的发展潜力,他们坚信,高铁开通后,乐至将成为成渝中部的投资热土。此外,高铁的建设也为乐至的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在食品医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和纺织鞋服等领域,乐至正加快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文旅产业方面,乐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陈毅故里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缅怀革命先辈;此外还有蟠龙湖、报国寺等自然人文景观。高铁开通后,便捷的交通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乐至将借此大力打造“假日经济”,培育康旅、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全力打造成渝中部生态旅游度假区,实现“工作日5天在成渝上班居家生活,休息日2天到乐至旅游度假休闲”的“5+2”消费模式。同时,乐至还将加强与周边市、县(区)的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为打造巴蜀文旅产业带贡献力量。

在城市发展格局上,乐至早早地开始谋划高铁新城。早在2021年初,高铁新城项目就已启动,规划总占地20平方公里,先期6平方公里。这里将培育发展商贸、会展、零售等服务,打造集金融商务服务、总部集群、高端居住于一体的产业新城,实现站城融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乐至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启动2公里望城大道东延线建设项目,打通“站城”主动脉;规划约30公里城市环线(三环路),连接主城区与高铁新城;谋划15公里高铁新区路网建设项目;策划包装1200亩杨家桥湿地公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

高铁时代的乐至,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在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发展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共进;如何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应对高铁带来的大量人流;如何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但乐至人民充满信心,他们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努力将乐至建设成为成渝中部的璀璨明珠。

乐至站的建设,承载着87万帅乡儿女的梦想。它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乐至走向繁荣的新起点。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乐至将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在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疾驰而去,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