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路过展厅,看到极狐T1的宣传海报,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刚好有销售走过来,打招呼:你看这款新车,空间大、价格还不贵,不知道你感兴趣不?我一边点头一边想着,真是跟着性价比走的车,不然怎么能在这个价格段里找到这么多看点。
去年我跟一个朋友闲聊,他刚提了个纯电小车,花了7万多点,续航不好但空间还可以。这个价格区间,大家都在找能跑得远点,空间大,配置不能少的车。极狐T1确实满足了这个市场需求,大到空间、足够的续航、还附带一些智能辅助,简直像是拼了个实用主义牌。
你知道的,像这样的车,最怕的是把配置缩水成减配。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朋友提到他的MG4提车时发现缺了个PTC模块,而官方说是随机缺货,我心里就在琢磨,减配变得越来越常态化了吧?不过极狐T1倒还算挺诚实的——三电终身质保,不限首任,倒是相当有诚意。比起那些喊着高配置的车,实际交车时候少一两个关键配件,让人有点失望。
说到空间,我估算极狐T1的车长差不多在4.3米上下,轴距2770mm,在这个价位里算合格,甚至可以说是良心。开出去朋友误会我这是中级车,问:这车空间是不是比海鸥还大?我笑了,虽然空间感觉要更大一些(这段先按下不表),但确实看得出,极狐在用空间大吸引需求大的年轻人,刚好跟我们认识的那帮同事们的心水位相符。
那价格,6.28万起,能搞到这种配置,算是不是业内性价比代表?我猜不到行业里是不是压力太大,毕竟供应链一站一站调控,磷酸铁锂的成本在涨但售价还稳的车太少见了。你们怎么看,超出预期的成本是不是都藏在了参数里而不是价格里?这是真正油水在哪里?我也不清楚,就是那种估算——电池用料、组装、快充技术,似乎都添了不少硬实力。
对比起海鸥和星愿这两款——你会发现极狐T1头一个区别就是空间感强一些,实操差别也能显现:海鸥内饰简洁,座椅偏硬,空间也普普通通,但价格更便宜。极狐T1看似价格略高点,但配置档次和空间体验我觉得要顺眼得多。想想,一个人载朋友,或者带娃出行,差的就是那点空间的感觉。
我还记得一位接待我的销售说:你看,这款辅助转向技术特别适合新手,转个弯就像操作遥控器。其实我在想,不能否认,辅助技术确实能帮年轻人降低驾驶门槛(这段先抛一旁)。但我也在琢磨,技术永远不是万能的,就像早期语音助手,时不时还会死机。
说到这儿我突然卡壳了。极狐T1的智能辅助技术,是真给力,还是过度承诺?比如自适应巡航和转向辅助,体验其实还可以,但遇到复杂路口,反应还是慢半拍。你知道的,工程师对智能每次都在平衡成本和体验,我觉得极狐这个方案挺合理,但没细想过的猜测是,也许下一代会更智能呢?不过这个想法可靠性不高。
其实真要说,价格能到6.28万还能带个快充,日常用下来,百公里电耗我估算在13-15度电左右(体感/样本不多),成本大概在1块到1.2块钱/公里。这对于一辆空间大、配置不错的小车,还算可以接受。一旦电池维护得当,折旧率似乎也还行。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自己站在车旁拍的照片,那个时候车身线条还挺顺溜,车门开启后,那种空间感一下子就明了了。虽说是入门级,但空间感实在比预想的要强很多。这是不是说明,买车除了最初的价格,实际体验才是关键?你在选车时,会不会也是看外观多一些,还是更偏向开出去舒服?
说到这个,我还真的想问:是不是很多人都低估了空间大小的重要性?毕竟大家都喜欢把车放在户外、随意装大行李。我相信,这种实用」派的想法,可以解释为什么极狐T1能在这个价位里找到一批忠实粉。
面对名爵M4这种全能王,极狐T1还是有点追赶压力。名爵M4的动力足,续航也高,价格还差不多。现在市场的卷可不只是空间、价格,还包括品牌背书、产能和后续服务。你觉得,从品牌角度来看,极狐和名爵,到底谁能笑到最后?还是,这只是个短时间的价格战?
这波性价比战斗,像极了我每天在朋友圈看到的那个拼积分、拼折扣的圈子。车子就像淘宝上的秒杀商品,便宜得让人犹豫。你会不会也有那种,明知道买的是性价比,但还是在犹豫,要不要多花点钱追求更高一点配置?
我其实挺喜欢这车的——空间大,配置还不错,价格又算得上白菜价。但心里也明白,买车不就是买个现实感么?生活里很多不太好看、但得用的东西。极狐T1有没有可能成为市场新宠?我觉得,这得看他们后续的市场推广和供货稳定性。
嗯,这样吧,我留下一句:你会舍得为了空间和配置,花那几千块钱多买一点?还是觉得,省点钱才是王道?反正我自己,暂时还在思考空间战中,车子那点微微发亮的小细节,总能让我心动。不知道你们会怎么想——那兜风的路,可能下一次就差那么一点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