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在4S店等车,顺手看看展车清洁剂渗透玻璃的反射。突然想到,很多所谓的高配配置,说白了,有时候就是个造型师设计的灯光秀。
刚和销售聊天,他指着车门那什么感应开门功能,一脸神秘。这功能,方便吧?我笑了笑:大多数时候,试好几次都没反应,不像拉一下门把手那么干脆。这种感应开门就是个噱头,因为识别不准的概率挺高的。你是不是也遇到过,手提袋、手机放不进去,或者手还没伸到位,就没反应了?我估算,这个功能的实际成功率,有时只70%左右(体感不算高),但钱都花在了花哨面子上。
这让我想起,车内最火的配置——冰箱。炎热的夏天,喝冰水瞬间凉到心坎里。很多车载冰箱实际上用得少,除非是长途自驾或露营。不信你可以试试,打开后备箱:几乎都堆满杂物,冰箱要取东西,还得先弄乱一堆。尤其我翻了下我朋友的照片,冰箱塞得满满的,除了退冰要用时间,平时也经不起折腾。这也让我陷入疑问:为了这个酷配置,花了不少钱但并没实际用到?是不是太追求炫酷了点。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那么多配置里,我真要把它们都挑出来分析一遍?(这段先按下不表)好吧,继续说。
刚才我翻了下笔记,看到我的同事说:超高速充电,目标是10分钟充80%,但实际体验好像跟宣传差距挺大。他还笑:都在赚梦想的钱吧。因为超充站少得可怜,普通充电桩又不能快到哪去。计划赶不上变化,实际充电时间,估算至少比宣传的多出两三倍。
我琢磨,连我一个普通用户都觉得:快十分钟,真的那么重要?除了送外卖的外卖员,谁真会做这个点到即充的事情?这也是个噱头。
再说那满大街宣传的前备箱。纯电车没有发动机,设计了个大点的前备箱。有人还喜滋滋说:这可以钓鱼啊,随时坐着。但我觉得,什么可以钓鱼,其实更像是摆个姿势,秀个配置,真有多少人真会去那边?我还想到,那种遮阳伞底下来,坐在不太脏的前备箱,日晒雨淋,别说坐,就算简单放点东西,都得小心翼翼。尤其高速行驶,风一吹,尘土拨开,密封条还能啥用?我觉得话说得有点大,密封条能保证不漏灰和泥,但风吹尘土,密封条也这点用都没有。
这个配置我就觉得——纯粹看颜值,实际用处不大。你们说,真有多少人会花钱装个前备箱,然后把自己藏在那儿?(这段先留白)
再有,那全景天幕。天幕可以晚上仰头看星星,浪漫?我试想:夏天车里,脑袋烤得难受,一边开车还得扛个遮阳伞,把天幕折腾得像个空中帐篷。一位朋友曾笑话:天幕隔热?你信这个?还不如给车装个遮阳帘。我想这配置大多是花钱买感觉,平时晾晒、挡太阳都不太实用,除非你真的想在车里喝咖啡,望着天夜的话。
想到这,我就自问:汽车厂商是不是做这个配置,是不是在圈钱?毕竟,成本也算高了,这个花招是不是其实背后隐藏着提高车价的套路?(我估计也不是完全乱猜,不然谁会愿意多花几千块买个装饰品)
有点刻意强调整个配置的实用性,但其实很多配置,可能都是关系你用不用得到的事情。比如一些安全配置,除了少数高端车,大多数基本安全保障其实都差不多,就像家里用的保险箱一样,安全本身是硬性需求,但具体产品的花样并不一定能让根本的安全增加多少。
在渠道端,也有不少车主明显觉得:我就是看中这个配置才买的。心里多半是:面子,或者觉得配置越多越高端,别人看着顺眼。但问题是,这些噱头是否真的能带来用车愉快呢?我自己试过最糟心的,也就是那些被标注为智能或炫酷的配置,在实际遇到一点点意外或者变通时,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说的再多,也没办法完全避免智商税这些东西。你试想,之前我还看到有人说:纯电车的前备箱还能坐人?哎,这种说法本身就带点调侃味。但实际上,谁会把车的前备箱当座位呢?除非是开玩笑。
最后我还在想,未来的车市,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实用的配置?还是这些炫花哨的花边,还是占据主流?你会为了亮点多花几千块,还是会像我一样觉得实用才是硬道理?
(这段先按下不表)
当我细数这些配置时,我忽然觉得,很多车企似乎在激发我们对于新鲜、炫酷的需求。而实际上,生活中最实在的,可能还是保证续航、安全可靠、驾驶舒适。毕竟,修修补补的底盘、平稳的悬挂、稳妥的制动,才是真正决定一辆车的命在哪里。
你觉得:这些伪需求配置,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你的购车选择?还是你也会盲目追求那些光鲜亮丽的东西?我还在想一个细节,作为车主的我,是否真会用到全景天幕或车载冰箱。答案恐怕会让许多车主都微微叹息——不过我想,这种暗自矛盾的心情,也许才是很多人买车时的真实写照吧。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感受和观察】,估算可能还是小样本少,别太相信一两个例子,但这个行业的套路,我觉得大部分人都看得出来。只是,有时候,咱们还是偷偷会被炫彩幻象吸引。
你没想过,汽车未来会不会变成移动的生活空间,可还是要看,真正能改善用车体验的,究竟是什么——而不是那些智商税占领的想象空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