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为新能源车已经横扫市场,这份4月燃油B级车销量榜单可能要打脸了。 帕萨特、凯美瑞、迈腾单月销量全部破万,宝马3系稳坐豪华车头把交椅,连国产红旗H5都挤进了前十。 那些喊着“燃油车已死”的人,可能低估了消费者对传统油车的执念。
合资三巨头稳如泰山,德日系瓜分蛋糕
帕萨特以1.65万辆的成绩拿下销冠,凯美瑞和迈腾分别以1.44万辆、近1.4万辆紧随其后。 这三款车几乎占了燃油B级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德系和日系的“默契”垄断,让其他品牌很难找到突破口。
帕萨特的成功离不开大众对国内市场的精准拿捏。 从去年开始,帕萨特全系降价2万-3万元,入门款裸车价下探到14万元区间,直接抢了部分A级车的饭碗。 凯美瑞则靠“省油耐造”的口碑守住基本盘,尽管第八代凯美瑞被吐槽设计激进,但混动版本的低油耗依然打动了一批务实用户。
迈腾的销量则有点“躺赢”的味道。 作为帕萨特的兄弟车型,迈腾的终端优惠更少,配置也更保守,但凭借“原汁原味德系车”的标签,还是吸引了不少中年用户。 有4S店销售透露:“来看迈腾的人,十个里有八个会对比帕萨特,但最后选迈腾的,都是冲着‘德国原版’四个字。 ”
豪华车阵营:宝马碾压奥迪,奔驰闷声发财
宝马3系以超1万辆的成绩拿下豪华车第一,比奔驰C级多卖了近2000辆,奥迪A4L更是被甩开5000辆的差距。 这一局面的背后,是三大品牌的策略分化。
宝马3系今年主推“运动套装”版本,入门款取消手动换挡拨片,但保留2.0T发动机,价格下探到25万元左右,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 奔驰C级则靠1.5T发动机和48V轻混系统“以价换量”,北京地区优惠最高达到8万元,入门款落地价不到27万元,性价比甚至逼近普通合资车。
奥迪A4L的掉队则暴露了品牌尴尬。 尽管终端优惠高达10万元,但“低配前驱+双离合”的组合被网友吐槽“毫无诚意”,有车主直言:“买奥迪不如加点钱上宝马,至少动力不缩水。 ”
国产车突围战:红旗H5成黑马,五菱星光拖后腿
红旗H5以8000多辆的成绩挤进前十,成为榜单上唯一的国产燃油B级车。 这款车走的是“错位竞争”路线:车长接近5米,比帕萨特还大一圈,但起售价仅15.98万元,顶配混动版也不过22.58万元。
红旗的4S店销售策略也很“聪明”。 在二三线城市,红旗H5经常被包装成“公务车平替”,4S店提供免费上门试驾、终身免费保养等服务。 一位河南车主表示:“买这车主要是看中红旗的品牌溢价,开出去比合资车有面子。 ”
不过同为国产车的五菱星光就惨淡得多,4月销量仅2000多辆。 这款车定位模糊,既想靠低价抢占市场(起售价8.88万元),又想通过插混技术吸引年轻用户,结果两头不讨好。 有业内人士评价:“五菱在燃油车领域缺乏技术积累,星光更像是应付政策的产物。 ”
日系车分化:雅阁跌出前五,亚洲龙捡漏
本田雅阁4月排名第六,销量未公布具体数字,但对比凯美瑞的1.44万辆,差距肉眼可见。 第十一代雅阁上市后,因取消混动版、设计过于保守遭到诟病。 广州某本田4S店销售坦言:“现在来看雅阁的客户,一半以上会转头去看凯美瑞或者国产新能源。 ”
丰田亚洲龙却意外捡漏,以8000多辆的成绩冲到第八名。 这款车原本定位高于凯美瑞,但今年起终端优惠放大到4万元,2.0L版本裸车价跌破16万元,相当于用A级车的钱买B级车。 有网友调侃:“亚洲龙这是自降身价,和自家小弟凯美瑞抢饭吃。 ”
美系车集体哑火:蒙迪欧降价也救不了
福特蒙迪欧4月排名第13,销量不足3000辆,比去年巅峰时期缩水近六成。 这款车曾靠“马丁脸”设计和2.0T+8AT的动力组合火过一阵,但今年竞品集体降价后,蒙迪欧的短板暴露无遗——油耗偏高、车机卡顿、保值率低。
别克君越和君威同样表现低迷,两者合计销量不到8000辆。 君越的困境尤为明显:换代后取消2.0T版本,全系改用1.5T发动机,被网友吐槽“小马拉大车”。 上海某别克4S店销售透露:“现在买君越的主要是网约车公司,个人用户更愿意加钱上雅阁或者亚洲龙。 ”
小众车型生死局:沃尔沃S60打骨折,法系车彻底边缘化
沃尔沃S60四月销量不足1500辆,尽管终端优惠超过10万元,入门款落地价仅22万元左右,但消费者依然不买账。 有车主算过一笔账:“S60的保养费用比BBA还贵,零整比高达400%,修一次车肉疼。 ”
法系车更是惨不忍睹。 雪铁龙凡尔赛C5 X四月销量未破千,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跨界车,如今在二手车市场贬值率高达50%。 一位湖北车主抱怨:“买的时候以为是小众个性,现在修车连配件都要等一个月。 ”
现代索纳塔和林肯Z的处境也没好到哪去。 索纳塔十代上市后,因“鲶鱼脸”设计劝退消费者,北京地区优惠5万元仍无人问津;林肯Z则陷入“豪华品牌不如BBA,性价比不如国产车”的尴尬境地,月销长期徘徊在三位数。
燃油车最后的堡垒:谁在买? 为什么买?
从4月销量数据看,燃油B级车的核心用户群并未被新能源完全撬动。 一线城市的网约车司机、二三线城市的个体老板、以及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仍然是购买主力。
北京一位帕萨特车主的话很有代表性:“我也知道电车省钱,但跑长途还是油车靠谱。 再说,B级车开出去谈生意,特斯拉和比亚迪没那么大面子。 ”在三四线城市,充电设施不完善、二手车保值率焦虑,也让更多人选择保守路线。
有意思的是,燃油B级车市场还出现了“消费升级”现象。 部分原本打算买A级车的用户,看到帕萨特、凯美瑞降价后,直接加2万-3万元上B级车。 “反正都是贷款,不如一步到位”的心态,让这个传统市场意外焕发了第二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