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布局配激光雷达,零跑C16两个月用车琐记
五一那趟出门,原本想着就是带俩娃去海边透口气。结果在景区买票的时候才发现,他们个头已经够儿童票标准了。媳妇在回程的服务区喝着咖啡突然冒一句:“要不把咱那老轿车换了吧?后排挤得跟沙丁鱼似的。”我没吭声,但心里其实早就有这个打算——毕竟老车除了代步啥也谈不上。
挑来挑去,我们最后盯上了零跑C16。一是预算卡在十几万出头,要6座、还想要冰箱彩电大沙发和激光雷达,这个价位真没几个能选;二是它那个2+2+2布局,对我们这种一家四口加偶尔父母同乘的情况太合适。销售当时笑说:“你们这配置要求像点菜,还好遇到它。”
价格这事儿,我承认挺敏感。我选的是2026款增程式280激光雷达智尊版6座,指导17.18万,落地差不多17.79(具体别抠,这价各地都飘)。纯电和增程都有,我因为家里楼下就有充电桩,加上假期长途多,就定了增程版——平时通勤全靠电,不费油;长途开出去又不用担心趴窝。
外形嘛,说实话第一眼看着挺顺眼,不花哨也不呆板,那条贯穿式前灯晚上亮起来挺精神的。有朋友第一次见,还以为是MPV,因为侧面线条拉得很修长,再加21寸轮圈,看着气势足。不过我更注意的是它顶上的那颗“鼓包”——128线激光雷达藏在那里,有点科幻味道。尾部设计倒简单耐看,没有乱七八糟的小饰件,就是干净利落一条贯穿尾灯,看久也不会腻。
安全性这块,当初听4S店技师吹过一段:什么四环路径结构、9横3纵梁,还有CTC 2.0底盘骨架,说得我脑子里都是钢筋水泥工地画面。他还拍着车门说,“75%的高强度钢混铝身子骨,你撞一下试试?”当然没人真去试,不过后来群友分享过一次小剐蹭,他说保险杠刮花但结构一点事没有,让人安心不少。扭转刚度三万八千多牛米那个数字我是记不住,但开起来确实整,不松散,也没异响,这是最直观感受。
底盘离地205毫米,这高度对付烂路够用了。我前阵子送孩子去郊区参加夏令营,有段碎石路坑洼特别深,以前老车肯定蹭,现在稳稳过去。而且悬挂软硬可调是真的有用,上周超市回来走小区减速带,我儿子抱着牛奶居然滴都没洒出来,以前他妈总吐槽颠得腰疼,现在安静很多。这种细节体验,比参数表更能说明问题吧?
空间部分让我意外满意的是第二排双侧滑功能。我爸腿脚不好,上下车不用再歪身钻缝,一键优雅上下车这个功能听起来矫情,其实对老人真方便。而第三排做成剧院阶梯式,高8厘米视野好,也避免膝盖顶到前排背板。我178坐进去还有两拳腿部余量,不憋屈。另外座椅材质据说婴儿啃都行(当然谁舍得让娃啃),手感柔软又容易擦洗,这点比之前布座套省心太多——以前果汁渍根本洗不掉,现在湿巾一抹就干净了。
冰箱和彩屏也是全家爱用物件,尤其夏天出门放瓶冰镇汽水,到地方还是凉透的;冬天则给孩子暖奶,很快热到50℃左右。而后排吸顶屏15.6英寸1080P分辨率,在高速堵半小时的时候简直救命神器,小孩自己切动画片看,大人耳根清净不少。有次邻居借我的车送亲戚,他回来第一句话就是“你这彩电比我家客厅电视清楚”。
储物方面,小细节做得贴心,比如第三排单独放倒后备厢能扩到1022升,下沉34升暗格正好塞雨伞、药箱这些杂物,不会满眼乱糟糟。这些日常便利性,是买之前很难想到但用久才觉得值钱的地方。
驾驶辅助系统实际体验下来,比宣传靠谱。在城里堵成狗的时候,它能自动跟停跟走,还会主动避让插队摩托。有次地下停车场入口特别窄,用360全景影像配透明底盘,一把进去了,要换以前肯定反复挪几次方向才能摆正,新手司机应该会喜欢这种帮忙兜底的感觉。
动力方面,纯电模式CLTC 280公里续航,我每天40公里上下班,一周充一次足够;假期跑远路,加满油加满电1150公里基本可以从南城一路杀到北边山区,中间只停下来吃饭休息。不追求推背感的话,它8秒多破百完全够用了,而且吃92号油,用成本低一些。今年油价涨幅那么狠,每百公里六个多油确实算省。
哦对,还有一个冷门小插曲:提车第二周左后胎扎钉,当时我急坏了,本以为只能叫拖车,结果售后电话指导直接启用随车补胎液应急,把附近活儿办完再慢悠悠开回店补胎。这东西平时可能一年都碰不到一次,但关键时候是真救命。
昨天傍晚楼下碰见隔壁王叔,他凑过来看了一圈,说以后村里的婚礼接亲队伍可以考虑弄台这样的六座SUV,“既体面,又坐得舒服”。听完觉得有意思,也许哪天真有人借我的C16去接新娘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