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失灵?昊铂GT追尾事故警示录
一辆昊铂GT在高速上巡航。开启ACC自适应巡航系统。它撞开了雪糕筒警示物。径直追尾静止工程车。全程没有减速。
这不是电影场景。是2025年9月底的真实事故。视频在网络传播。引发对L2辅助驾驶安全性的热议。
事故回放:缓慢而不可避免的碰撞
画面显示车辆在高速路段行驶。ACC处于激活状态。前方出现施工警示。雪糕筒排列成线。防撞工程车静待作业。
昊铂GT毫无反应。像看不见障碍。撞开雪糕筒。直冲工程车而去。速度估计60-80公里/小时。碰撞瞬间。前脸尽毁。气囊弹出。万幸驾驶员仅受轻伤。
涉事车型为2023款昊铂GT 560后驱七翼版。配置表显示其搭载L2级辅助驾驶。但未配备激光雷达。采用单目摄像头。属于1R1V(1雷达1摄像头)基础配置。该车型目前已停售。
AEB为何沉默?
更值得关注的是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全程未触发。根据厂家回应。碰撞时速超过80公里/小时。可能超出该车型AEB工作上限。
AEB非万能。它有严格限制。例如小米SU7的AEB工作速度在8-135km/h之间。且目前普遍不响应锥桶等障碍物。问界M7 Plus事故中。115km/h时速也超出了其AEB 85km/h的触发上限。
业内共识。当前AEB主要仍是纵向AEB。大部分触发速度在每小时60公里以内。识别静态物体能力有限。系统遵循“驾驶者优先”原则。若驾驶员主动操作。系统不会强制接管制动。
被忽视的说明书警告
昊铂在《用户手册》中已明确提示系统局限。包括但不限于:前方车辆外形不规则时(如拖拉机、跨斗车);可能不会对行人、动物、狭窄车辆(如自行车、摩托车)采取制动;可能无法有效识别前方静止或接近静止的车辆。
施工路段说明更清晰。经过十字路口、减速带、陡峭路面、斑马线。或变换车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及施工路段。需要退出ACC。采用全人工驾驶。
责任在谁?
法律层面。L3级以下辅助驾驶事故中。驾驶员为第一责任人。但这并非绝对。若智驾系统本身存在缺陷。如传感器故障、算法无法识别特定障碍物。车企可能需担责。
若车企夸大功能或未明确提示系统局限性。也可能承担相应责任。广州天河区法院曾判决一起小鹏汽车智驾事故案。因系统算法逻辑错误等问题。判决小鹏承担70%赔偿责任。
行业变革前夜
事故频发推动规范出台。2025年9月17日。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L2辅助驾驶安全得到进一步规范。
新规要求系统设计应能有效应对可合理预见的驾驶员误用。首次将激光雷达纳入体系。多个测试场景高度依赖激光雷达。这或是2025款昊铂GT全系搭载激光雷达的原因。
手握方向盘的思考
技术永远在进步。但核心不变。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AEB是最后防线。不是免死金牌。
车企有责任清晰告知边界。杜绝夸大宣传。驾驶员必须明白。无论技术多先进。你仍是安全最终负责人。
方向盘在手。生命在己。别让辅助变成负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