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先说一句,开插混的朋友们,别光盯着60度那种大电池念叨。其实我看了不少工程师朋友圈和内部小道消息,基本能断定——这事儿真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为什么?你得搞清楚两种混动的本质差异。
有人可能会反驳:增程式不也混动吗?你插混该能干的,增程那不也能跑上百公里纯电?是,增程式混动的电池一般都不小,能纯电跑50-100公里没啥问题,发动机基本就发电用,自己当充电宝。但插混完全不一样,你别看市场广告上忽悠的续航,实际用起来那电池容量大都在1.5-3度电左右(这数据体感,样本少),重点是在于辅助燃油发动机,不是想着纯电能跑多远。
你想啊,插混里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以及电机都在一辆车上得好好配合。别被那些广告吹得天花乱坠,其实插混的发动机可没少遭罪。尤其是变速箱,不是什么高速直驱那样了得的结构,它不是纯电车那种持续供给,是夹带着油机转速和电机输出的折腾。你总觉得插混装超级大电池能省油?错大了。
我之前看到一位某合资品牌插混主研发工程师,跟我吐槽:兄弟,你知道装个大的电池,车重能增加个百八十公斤?悬挂都得重新调校,轮胎得换承载更强的款,导致车的整备质量大幅提升,结果净省油还没达到预期。他说得挺直白,基本等于开玩笑。车越重,耗能越高,简单算下来,车重每增加100公斤油耗要涨5%-8%,你赚的油钱都搭进去。
还有一位朋友前不久买了辆广汽的插混,说:我家那个加了快20度电池,你懂么?车门偶尔关不上,停车位都比以前费劲,我都怀疑车要变成那个‘挤牙膏’的小区‘最宽敞’乘员了。真是活生生的例子啊。这不,连开车找车位都成了难题。
说到电池容量,55公里纯电续航我倒是觉得挺实用的,特别是日常上下班的短途,电池容量够用,车身也不会臃肿。反倒是市面上追求那种六七十公里纯电续航的插混车型,动力架构复杂,成本往上涨,车重高,油耗反倒没降多少。你说是不是挺矛盾?在我看来,这种设计更像是还想要奔驰的商务感,也要小轿车的灵活,结果两个都不到位。
顺便说一句,增程式混动其实得有个更准确的名字——混合能源,毕竟它用的电和油是两种能源输出,逻辑简单:电驱主导,油机辅助发电。这个系统本身设计更适合中国路况,尤其是咱们喜欢大车大空间的国民喜好,能装大电池也不怕车身质量爆表,坐着舒坦也实用。反观普通插混还跟传统燃油车共用变速箱、发动机和小电池,使劲要挤续航,完全没那么效率高。
等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曾经有不少插混案例里,厂家逼着工程师把油箱缩小到30L以下,搭配大电池,但那个配置在大城市堵车时油耗并没明显下降,反而纯电模式切换频繁、复杂,维修难度和成本都上去了。到底消费者该怎么选?多方面参数里,你会更看重什么?单纯追求纯电续航还是实操油耗,还是家用空间和性价比?
我还得纠正自己,刚开始说插混没变速箱的说法有点绝对,实际上很多成熟插混系统,像丰田DMI那类,的确用的是电子无级变速箱或者特定混动专用的传动结构,只是换挡逻辑和纯燃油车不完全一样。不过整体上讲,它们的变速箱比传统燃油车要轻巧,换挡更省事,但这也加重了系统复杂性和造价。在这其中,工程师的设计真的需要绞尽脑汁平衡性能、成本与重量。
对了,有次跟修理厂师傅聊开了,他说:现在插混车的维护比以前麻烦多了,电池包小拆大麻烦,纯电续航不稳,问题多。他一脸无奈,反问我:车主们还真得理性点,别光看啥电池大容量数字,真正用起来啥感觉没人告诉你。
顺带提个没细想过的猜测——是不是厂家也在插混和增程之间找平衡,目的是为迎合不同类型用户需求?比如城市通勤用户想省油,偏远地区用户想长续航,这二者其实很难一车兼顾,我觉得这种矛盾可能导致插混设计陷入了尴尬境地,不知你怎么看?
跑题了,回到正题。今天插混车企所追求的大电池其实是买卖噱头。你想啊,说白了,不管是氢、油、电哪个环节,成本都是车企和用户算账的重点。大电池重价格飙,整车控制难度高,后期维修也贵,真的值吗?况且,混合系统的研发本来就是制造业的团建现场,研发、供应链、材料供应、渠道销售、用户体验,这多方博弈的结果往往翻来覆去就是投资回报与理想之间的拧巴。
所以,工程师的脑子是不是被门夹了?我觉得不太可能,是车主的期待和现实技术、成本之间的差距搞得人累。毕竟,钱在谁手上,选谁,决定权都在车主手里。不过你说,这样的折中方案,未来能不能给咱普通用户带来真正的省心和省钱?大电池扩容的插混是不是终点?用价格、体积和续航权衡优劣,真是有够费脑。
有一点不容忽视:车企越往电池塞得猛,整车越重,油耗省不来反倒反弹,这里面的物理逻辑,就这么简单。你平时开车,能感觉出来车身重了刹车和转向都沉了,就提醒自己,这不只是心里作用,也够真实。
最后想问问你们,假设你有一辆插混,是宁愿它续航长点但车身要重很多,还是更轻巧油耗稍高一点?你会怎么选?还是销量爆款的5年后二手价和保值率才是你真正关心的?实话说,我心算过,插混车的百公里电耗和油耗折算下来,付出的成本和省下的油钱其实挺接近,不知道你觉得呢?
这事儿挺复杂,咱就暂且绕这一圈(这段先按下不表),等下次聊聊供应链里电池价格怎么影响整车定价,找不找得到真正划算的插混车,说不定还能说出点大家都懂的干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