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清洁巨头连续推出三款“宾利添越”既视感的新车,这盘棋下得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10月18日,车评人韩路在微博曝光一组神秘新车谍照,随后确认这是追觅旗下第三款汽车。该车外观神似宾利添越,车顶配备激光雷达,引发全网热议。
这已是追觅曝光的第三款车型:首款纯电轿跑类似布加迪威龙,第二款“超奢旗舰SUV”酷似劳斯莱斯库里南,加上如今的“宾利添越”,追觅用三款复刻豪车完成了造车序幕的亮相。
这种策略,恰似《孙子兵法》中的“借尸还魂”——借助成熟产品的市场认知,快速建立品牌高端形象。
01 借壳上市:追觅的造车闪电战
“借尸还魂”的核心是“借壳上市”。追觅深谙此道,选择了一条最快捷的造车路径。
作为智能清洁领域的后来者,追觅在扫地机器人市场已证明其技术实力。但汽车行业门槛极高,尤其是品牌认知的建立需要漫长周期。追觅选择直接对标顶级豪车,可谓高明之举。
首款车对标布加迪威龙,定位纯电轿跑,抢占高性能标签;第二款车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定位超奢旗舰SUV,树立豪华形象;第三款车对标宾利添越,完善产品矩阵。三步走策略,快速完成品牌高端化布局。
这种策略的优势显而易见:节省巨额市场教育成本,直接借用百年豪车的品牌认知。正如小米SU7对标保时捷,智己L7借鉴奔驰,后来者通过设计借鉴实现认知跨越已是行业共识。
02 技术为本:追觅的底气何在
但“借尸”容易,“还魂”难。追觅的底气来自其深厚的技术积累。
追觅创始人俞浩是清华大学博士,公司核心团队源自清华学霸圈。在智能清洁领域,追觅已掌握高速数字马达和SLAM导航等核心技术,这些技术与智能电动汽车存在共通之处。
更重要的是,追觅在AI算法、传感器融合、自主导航等方面有深厚积累。车顶激光雷达的配置,暗示该车将具备高级别辅助驾驶能力,这恰是追觅的技术强项。
追觅造车不是盲目跨界,而是技术能力的自然延伸。从清洁机器人到智能汽车,本质都是“智能移动设备”,底层技术逻辑相通。
03 战略布局:三款车的深意
追觅三款车的布局,暗合“借尸还魂”的进阶逻辑。
首款纯电轿跑承担品牌破局任务。布加迪威龙作为速度象征,帮助追觅建立性能标签。纯电动力契合趋势,降低初期技术门槛。
第二款超奢SUV瞄准利润市场。劳斯莱斯库里南是顶级奢华的代名词,追觅借此进入高利润区间。增程式动力系统平衡续航与性能,体现技术务实性。
第三款中型SUV可能是走量关键。宾利添越定位低于前两者,但市场空间更大。激光雷达配置表明其智能化水平,符合主流市场需求。
这种产品组合,既覆盖了品牌制高点,又布局了主流市场,体现战略纵深。
04 时机选择:后来者的优势
追觅选择此时入局造车,恰逢行业转型关键期。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未定,传统车企转型艰难,新势力面临盈利压力。这为后来者提供窗口期。
更重要的是,智能电动汽车技术趋于成熟,供应链日益完善,造车门槛相对降低。追觅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避免早期探索的弯路。
俞浩曾表示:“我们进入一个行业,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种自信源于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2025年正是智能电动汽车从普及向升级转变的关键节点。
05 风险管控:稳健的造车路径
与某些all in造车的企业不同,追觅采取相对稳健的策略。
首先,三款车同步推进,但可能分期上市,降低初期投入压力。其次,技术路线兼顾纯电和增程,分散技术风险。最后,借助成熟设计语言,减少市场不确定性。
这种风险管控意识,体现清华系创业者特有的理性。追觅不是赌徒,而是精明的战略家。
06 行业启示:新玩家的破局之道
追觅的“借尸还魂”策略,为行业提供新思路。
传统车企转型可借鉴其敏捷性,借助成熟平台快速推出新品;科技公司跨界可学习其技术迁移经验,将现有优势延伸至汽车领域。
更重要的是,追觅证明品牌认知可以快速建立。只要产品力足够,借助既有认知杠杆能事半功倍。
当然,长期看追觅仍需原创设计。但作为起步策略,“借尸还魂”无疑是最优解。
07 未来展望:从借尸到创魂
“借尸”只是手段,“还魂”才是目的。追觅的终极目标是打造自主品牌灵魂。
从曝光信息看,追觅已在探索差异化。激光雷达配置、智能化功能等,都是其技术实力的体现。随着品牌成长,原创设计语言将逐渐凸显。
俞浩的野心不止于复刻。他在内部强调:“要用科技重新定义汽车。”这暗示追觅最终将走向完全自主创新。
追觅的三款豪车复刻,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品牌闪电战。通过“借尸还魂”,这家智能清洁巨头快速完成造车布局。
《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追觅巧妙借助豪车势能,实现造车高起点。但长远成功,仍需回归产品本质。
当“宾利添越”遇上激光雷达,传统豪华与智能科技的碰撞,或许将诞生全新的汽车物种。这才是追觅造车的真正看点。
#追觅造车 #借尸还魂 #新能源汽车 #宾利添越 #孙子兵法 #跨界造车 #智能电动汽车 #清华系创业 #豪车复刻 #汽车设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