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遇冷!新车上市三天竟无人问津?
上周六理想汽车发布会现场人山人海,可谁想到展台上的i8新车现在成了"展厅摆设"。销售小哥偷偷吐槽:"来看的人不少,可掏钱的几乎没有。"这车到底怎么了?
定价33.98万直接撞上枪口。现在比亚迪宋L顶配才28万,小鹏G6还送充电桩,消费者掰着手指算账:"多花5万块就买个标?"更扎心的是,有顾客当场对比配置表发现,i8的自动驾驶系统居然比竞品落后半代。
车身设计成了最大笑话。宣传册上写着"家用SUV",可底盘低得跟商务车似的。带孩子来看车的王先生直摇头:"这后备箱连婴儿车都塞不进,还敢说适合家庭?"现场测量发现,第三排座椅放倒后,装载空间比同级车少了整整两个行李箱。
经销商现在急得跳脚。北京某门店经理透露:"每天试驾十几批客户,成交率不到8%。"要知道去年卖L系列时,可是进门三分钟就签单。现在库存压力大,厂家却迟迟不给促销政策。
资本市场反应更直接。发布会后理想股价连跌三天,机构持仓量骤减40%。投资人李女士说得实在:"34万定价卡在尴尬位置,上有蔚来ES6压着,下有特斯拉Model Y截胡。"
最要命的是产品定位混乱。明明叫i8听着像高端系列,实车却用着两年前的芯片方案。科技博主实测发现,车机系统打开导航要等3秒,而同价位新车基本都在1秒内响应。
现在连销售话术都编不下去了。有客户发现宣传的"六座灵活布局",实际是第二排座椅不能前后滑动。准备买家用车的张阿姨气得扭头就走:"这设计还没我十年前的面包车方便!"
业内人士指出致命伤:i8研发周期可能拖得太久。竞品每年更新智能配置,理想却还抱着老方案当宝贝。某供应商爆料:"原本承诺的AR-HUD功能,最后量产版竟然被砍掉了。"
回头看理想L系列的成功,靠的是精准定位家庭用户。可i8既没有超大空间,也没有创新配置,就连名字都改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消费者困惑:"从L跳到i,到底是升级还是降级?"
现在最尴尬的可能是那些首批订车的车主。论坛里有人哭诉:"提车一周降价3万,这韭菜割得太狠了!"更有人发现,某些二手车商已经拒收i8,给出的理由是"这车实在太难转手"。
面对如此局面,理想汽车却迟迟不公布销量数据。要知道以往新车上市,24小时内必发战报。这次沉默整整三天,难道真如网友所说"数据难看不如不报"?
当所有问题堆在一起,就变成现在这样:展厅里看热闹的人多,掏钱的人少;资本市场看空的多,看涨的少;网上吐槽的多,夸赞的少。一辆新车混到这般田地,恐怕连厂家自己都没想到吧?
说到底,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34万不是小数目,谁愿意花钱买辆"四不像"回家?当竞品都在拼命升级配置的时候,理想却拿出个"过时产品",这样的车能卖得好才怪呢。你说是不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