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召回”一词在中国消费者心里那是个不得了的大事,“别家车召回了,咱还敢买?”、“召回那不就是承认有问题吗?”但现在不一样了,召回就像窗口贴了玻璃贴膜一样,隔三差五来一茬,连刚买回来的新车、限量版的兰博基尼、史诗级的阿斯顿马丁、憨态可掬的小鹏,甚至手机充电宝都能一起“荣登召回榜”。这年头,想买个不召回的车怕是得掷地有声喊口号我能选的可真不多!
站在马路边,眼瞅着自己刚提的梦中情车也成了“召回大军”中的一员,不少车主得问一句“合着我们开的是未完成品呗?”有戏称买路虎等于中奖,召回如抽签;也有豪车车主自嘲“至少咱车厂还惦记着我”,一时间召回变成了朋友圈里的热词。再往细里说,这回奇瑞捷豹路虎一出手就带着好几个大招先是近3.7万辆路虎发现运动版和揽胜极光因AWDCM软件问题,原地冒烟、起火都不在话下,堪比“行走的爆米花”;后脚设定秒升级,免费同志们就能享受“更安全”,已升级过软件的倒是轻轻松松不用再折腾。
可别觉得只有路虎这“大英贵族”专属召回,眼瞅着福特林肯、奔驰宝马这些洋品牌也“团购”式花式上榜……连兰博基尼那区区5台,阿斯顿马丁的6台都没落下,全球豪门都玩起了“闭环式农业大生产”,召回根本不拿你的钱包当回事。某种意义上,“不是豪车的问题,是车主们太普通了!”——这话,没毛病。
老百姓怎么看这潮水般的召回?朋友圈里,有人拍拍脑门“你人家有召回,咱开的小面包车压根没人管!”“国产自主品牌也越来越多上榜,说明我们有了国际范儿!”“召回是良心的表现哈,不召回的我更害怕!”——大众的幽默感真是被汽车厂商激发了出来。大家别看嘴上嘲笑,心里其实明明白白只要问题能解决,心里踏实,比“死不认错”的厂家强多了。
也有火气大的,尤其是那些刚买没多久、对自家车盲目自信的车主“合着我花几十万上百万,买回来就是修问题软件和零件的?要不下次我直接4S店坐那儿办公算了……”有权威专家煞有介事“频频召回其实说明监管部门和企业自己的质量把关更严格了,说明汽车行业越来越规范。”话虽这么说,但无数车迷心里都在哼唧咋不规范的时候,买的车都去哪儿了?
我就问一句,眼下这么多车型召回后,真能高枕无忧?就以福特林肯飞行家为例,同一批车两次召回,前一次是座椅螺栓没拧对,后一次是折叠按钮卡顿。宝马只召回5台电池出问题的“黑科技”车型,阿斯顿马丁6台软件抽风,奔驰EQB电池螺栓松动,现代库斯途油管扭矩不足……这一长串问题,无一例外都号称“免费更换”“免费维修”“免费升级”,说得比大保健还贴心。结果中国广大车主就像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以后,表面装作“嗯嗯,我接受教育,我下次努力”,实际上一琢磨,“该不是厂家还藏着啥事没查出来?”
再看召回的通知方式,什么挂号信、电话、APP推送、短信、甚至朋友圈推送都整齐上阵,这阵仗要是用在售后服务上,消费者大概得感动到哭吧。说是“假性平静”,也就是说召回公示了,大家都知道了,表面和气,但实际呢?不少4S店因为维修人手和零件不够,弄得好多车主等半个月、一个月都不奇怪。有的甚至要踮着脚问“大兄弟,咱家那召回配件到底啥时候到啊?家里等着用车回农村呢!”“不好意思用户,配件还在路上,您先回去嗑瓜子,别急。”

反对的声音也是一筐一筐的。有人甩锅“都是小问题,小题大做,发动机起火、刹车失灵、转向掉链子,你说大不大?”还有网友跟风吐槽“召回了以后呢,谁来补我修车、耽误出行的损失?别和我谈啥‘安全责任’,咱老百姓就想有点具体补偿——给点购车券也成啊!”说得很现实,厂家就装聋作哑“这不是国家要求召回嘛,又不是自家自愿,赔你什么?”
刚以为事态总算消停,这召回名单突然杀出来几个新角色,直接让大伙懵圈。是小鹏P7+。这玩意可是新能源里的新宠,动辄数万量的大卖气势如虹,结果因为线束接触不良,转向助力随时罢工,网友调侃这叫“方向盘的俄罗斯轮盘赌”,你敢开敢拐,厂商敢修敢赔,乐子挺大。再看宝马那进口iX和M760Le,四辆一车队都召回,难不成以后跑高速还挑后面都是“好补电池”的同行吗?兰博基尼Revuelto,5台车全球找——豪车主看了都想说句“这回派头够足,咱车才跑了两圈就能去4S店合影打卡了。”
阿斯顿马丁?6台范奎,制动系统软件“想歇脚就歇脚”,遇上急刹车就能演绎“谁与争锋”。奔驰的EQE、GLC堪称排面担当方向盘螺栓松,电池螺栓松,直接让你体验“谁动我的车?!”
更有创意的是,小米PB2030MI型充电宝也来“插一脚”,十几万件说召回就召回,说退钱就退钱,多大排面。雷军这下算给同行们上一课——别小瞧了“一块电池”的威力,玩儿大了也是头条!

这回各路豪车、潮牌、新能源、连手机周边都跨界组团,让人分分钟产生“满城尽是召回车”错觉。你以为召回召出了安全?其实只是证明高科技下的质量黑洞随时能变成马路牙子上的小型烟花大会。厂家嘴里喊着“为用户负责”,可一大波新问题隐藏在角落。别说,网友都认了这套,“能召回的都是还没出大事的”,就怕那种表面很安全,暗里把命给你安排明白了的,才是真叫人腿肚子一抖的狠角色。
风头刚过,各方立场越搅越乱,“召回”两字越听越带着点讽刺味。表面上厂家一顿“亲自上阵式”的诚恳道歉,服务电话打爆、经销商连夜排查,一副“让用户满意到不敢相信”的样子。但真到执行环节就是另一回事——部分车主反馈,配件得等好久,距离远服务不周,修了半天问题复发。厂家态度也不再一味低头,“召回只是国家要求,只要通知到了,你去修不去修也随你”。
与此“召回焦虑症”开始蔓延——有的潜在买家在纠结,是不是所有新车都有BUG,买啥都能变“测试员”?商家说是“概率事件”,“召回无罪”;专家说这说明行业成熟透明,消费者却信不过有问题才召回,没召回的不代表没问题。更有草根调侃“召回,难道不是汽车行业的‘家常便饭’、4S店的新流量生意?安全一说,全靠宣传画饼。”
矛盾加剧的,还有舆论风暴。有个别品牌喜欢宣传自己“零召回史”,结果被扒出历史问题,反转比电视剧还溜。更有有心人挖苦“车企只要有勇气承认问题,咱车主就能有勇气继续消费,这跟婚姻关系也差不多嘛!”厂家、监管、消费者,各方鸡同鸭讲,相互吐槽,制造商一脸“我努力了”,消费者心说“我信你个鬼!”
说句心里话,现在汽车召回都快成全民狂欢节了,比双十一还热闹。啥路虎、福特、奔驰、宝马、小鹏、长城、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甚至小米充电宝、MAN底盘、斯泰兰蒂斯、现代、朱丽叶……这阵容放十年前谁敢信?厂家说得动听“我们永远为用户负责,召回说明我们自省。”这话怎么听怎么像笑话。要我说,厂家的这种“诚意服务”,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唯一可惜的是,你就不能保证最开始别出这么多错?非得等一群人买来当白老鼠给你试才叫“为用户负责”?看似用户成了“亲生”,其实还是“猪队友”——真不敢夸。
厂家们,你们真的“为用户负责任”,咋总是给咱上新品BUG大全会?以后买车是不是还得看自己运气,看看抽中的是什么彩蛋?有你们这服务态度,谁还信大品牌、进口、合资、国产的区分?都一个路数,召回赛马圈地,老百姓的钱包才是真的不嫌累。你们卖力修修补补,我们买力猜猜你这次又会咋玩下套——有那么点意思。
这么多车被召回,动辄几十万辆,连豪车都在队伍里站得笔直。有人说“厂家有良心,赶紧修”,也有人调侃“开车上路跟开盲盒似的”,更有车企成天标榜自己“国际质控大品牌”。你觉得,汽车召回这锅,真的是车企“宠粉”的表现,还是说明新车上路越来越像是“实习生挂帅空降部队”,一边跑一边修补作业?你还相信花高价买好车真能“买个安心”吗?来评论区说说你的见解呗——难道召回,才是新时代买车人的“标配选项”?
全部评论 (0)